辨析:深度理解不同教养方式的利弊

(四)辨析:深度理解不同教养方式的利弊

请从以下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说说你的想法。

话题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打不成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家长4:打孩子是一种体罚行为,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体罚,会降低孩子的情绪安全水平,导致孩子焦虑、生气,从而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甚至开始攻击他人、违反纪律

家长5:这样孩子会更依赖外界的力量来调控自身的行为,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

家长6:体罚,也表现出父母自身控制能力低下的情况,这种行为容易被孩子模仿。

家长7:这些虽然是中国的古话,但也是糟粕,应舍弃。

教师小结:家长要让孩子适度地发泄情绪,不要积压,同时家长自己也要学会情绪控制。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情绪管理的最好示范。

话题二:2011年初,有位美籍华裔母亲出版了一部自传式作品《虎妈战歌》,一夜之间,这个华裔“虎妈”火遍了全美。《虎妈战歌》这本书连续数月位居美国畅销书榜首,吸引了几十家外媒的跟踪报道。“虎妈”本人还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引得无数专家为她的教育模式争论不休。而“虎妈”之所以能引发巨大关注,是因为她的严厉,让不少习惯于管束孩子的中国父母看到后也深感汗颜,更不用提美国父母。“虎妈”的丈夫常常对这种教育方式感到费解。可每当他开口劝说,就会被妻子反驳:“你有更好的方法吗?没有,就请配合我。”对此,家长们更赞成谁的做法?请各抒己见。

家长8:“虎妈”式的严格教养特别有利于家庭权威的建立,但可能会压抑孩子的个性,而且过多地管教孩子,有可能会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家长9:具体运用哪一种教养方式,也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来选择。中国的家长喜欢学习他人教育孩子的方式,照搬照抄;西方的家长更多的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探寻适合孩子的教养方式。

家长10:可以追踪“虎妈”的两个女儿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究和评价。

话题三:有句话叫“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此,父母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教养经历谈一谈。

家长11:此言有一定的道理。当一个孩子犯了错,他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家长12: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孩子觉得难堪,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到孩子。

教师小结:惩罚与赞美、鼓励在本质上是不冲突、不矛盾的,他们都是促进孩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手段。关键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被惩罚的原因,惩罚不是报复,而是为了避免孩子再犯同类的错误,并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案例分析:孩子出生后,父母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上学了,父母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管。请问这属于哪一种教养方式,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教养方式的?

家长13:这是典型的父母忽视,父母忽视包括情感忽视、教育忽视、身体忽视等。被父母忽视的孩子还会产生低自尊感和低希望感。

家长14:自尊,就是指承认自己、悦纳自己、认同自己。希望是人类战胜心理适应性问题的有力武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自尊感和希望感低的孩子容易缺乏对生活的掌控力,也容易产生自杀倾向。所以父母应该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