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劳动教育的技巧与策略
教师:家庭中的劳动教育需要有规划和策略,要让学生在自我、家庭、学校与社会四重范畴中,找到劳动的意义,最终将劳动作为自我的生活方式,通过劳动体验,实现自我的全面成长。让他们能够从不成熟走向完善,从自然走向社会,从个体走向群体。
活动一:亲子共同制订劳动计划
教师:我们可以计划书的形式对学生们在家庭中应当完成的劳动进行一个阶段性的规划,我们的家校劳动计划书分为计划内容、计划目的两个部分。请大家按这两个部分列出计划书应有的内容。
家长1:计划内容可分为常态化活动与非常态化活动两部分。常态化活动主要分为日常孩子能够完成的劳动行为,比如打扫卫生、学做饭等;非常态化活动则可以在节假日带领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孩子向家长学一种劳动本领,开展主题为“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孩子的劳动范围。
教师补充:常态化的劳动行为就是“自我服务”。学生住校之后,个人卫生、内务整理等都需要自己来完成,有的同学从来没有洗过衣服、袜子,也没有叠过被子。住校正是学生学会自己做事的绝好机会,不仅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能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养成好的劳动习惯,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
家长2:随集体参加公益劳动也是增强孩子劳动意识的一种途径。家长可以在天气晴朗时带孩子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例如,参加春天的植树、夏天的灭蚊蝇、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扫雪等活动;也可以带孩子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军烈属;让他们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此来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家长3:计划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放手让孩子参加劳动,培养劳动兴趣,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劳动习惯。通过多样化的劳动形式,培养孩子多样化的劳动能力,而且使他们懂得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
教师小结: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们也要注意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是第一个课堂,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必须意识到劳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研究表明,早期的经验会影响人的一生,一个生活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家庭氛围中的学生,自然也会受到积极影响,自觉地以父母为榜样。应多让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不断增强其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因此,在培养学生劳动品格的时候,学生也不是孤立的个体,在你们共同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共同完成一个社会性的志愿项目时,你的“劳动模范”作用就会最大化,亲子之间的关系就愈发牢固,共同参与劳动能够传递快乐、建立情感关联。
活动二: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劳动成果的评价标准
教师:正如同学们所感悟到的那样,劳动需要评价,在家的劳动实践应当由家长给予评价。那我们怎么来制定家庭内部的评价标准呢?大家分组讨论,互相补充,由一人记录。然后今天回家和孩子们一同商定并罗列在“×××劳动计划书”的背面。
组1:首先,孩子们需要自我评价,他们需要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先进行判断和评价,如果这个劳动计划行之有效,那它一定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制订的。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劳动需求是什么,自己的劳动能力有多强,掌握的劳动知识有哪些,面对困难自己会怎么处理,等等。
组2:我们组觉得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后,实践是最重要的,家长需要监督和帮助孩子们学习劳动技能,然后孩子们可以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认为孩子“不行”是错误的观念,其实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正确的方法来为家人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
组3:家长们要竭力帮助孩子们学会生活中常用的各项劳动技能,孩子们也要有自己的目标。树立正确的劳动目标也是评价孩子劳动能力的重要项目。具体的目标能够为孩子指明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和需要多大的努力,来调控自己的劳动行为,比如孩子说要为家人烧饭、洗衣服,那他的目标是什么?他闹着要去做疫情防控志愿者,在门口给大家测体温,这时他的目标又是什么?这需要明确。只有帮助他们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他们才能不断地在劳动中有成就感和获得感,不断激励自己。
组4:的确,我补充一下,孩子们更需要阶段性的目标,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然后才能走向广阔社会,为他人做些什么。他们要对自己的劳动有数量判断、质量判断,更要有价值判断。
教师小结:相信大家通过这次沙龙活动一定收获颇丰。家长们应当恰当地运用各种手段和评价标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培养学生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与家庭各项活动紧密联系,而不是空洞地说教;以激励为主,逐渐建立精神奖励的机制,而不是将劳动作为惩罚手段。这样可以有效地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数量判断、质量判断和价值判断,旨在使学生端正劳动态度,认识到劳动是高中生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状态,并且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臻善品质,铸就人格”。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坚信,当孩子们学会付出汗水,才能获得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作为家长,也应当坚信,当我们合力把劳动教育从理想落实到现实,就会产生神奇的教育力量。
本次家长沙龙活动推荐阅读书目
赵荣辉《劳动教育及其合理性研究》
孙仲仪、高天《学生热爱劳动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斯瓦德科夫斯基《儿童的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