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情景再现

(二)情景再现

主题一:考勤篇——“面对经常迟到学生教师可以做些什么?”

主持人:学生迟到,看似一件小事,但我们会发现经常迟到的学生普遍存在时间观念差、缺乏组织纪律性、不能合理计划自己生活学习的特点。因此,学生迟到不是小事,应该当作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

情景一:小A和小B是孪生兄弟,16岁,正在学校读书。他们家离学校比较远,家长给他们俩买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兄弟俩由于晚上贪玩,好睡懒觉,经常迟到,虽经多次批评,还是我行我素。有一天上午考试,尽管老师事先警告他们不能迟到,但他们因在路上玩耍,还是迟到了30分钟。老师追问原因,他们谎称哥哥小A车子在路上爆胎了,到自行车维修店补胎耽误了时间。老师半信半疑,但没有发作,让他们进教室后,自己就悄悄到车库检查他们的自行车,发现两辆车子四个轮胎都没有被拆卸的痕迹。很明显,补胎是他们编出来的谎话。

假如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将怎么处理?

教师1:当面进行严厉批评,责令写检讨。

教师2:把兄弟二人分开询问,对坦白者给予赞扬、奖励,对坚持说谎者进行严厉处罚。

教师3:把真相告诉家长和全体学生,请家长对孩子严加监督,让全班学生讨论,引以为戒。

教师4:给兄弟俩讲一个关于说谎有害的故事,然后再问他们近来有没有说过谎。

教师5:提出三个问题,让兄弟俩分别在两个地方同时作答。这三个问题分别是:哥哥的自行车爆的是前胎还是后胎?在哪个店补的胎?你们付了多少补胎费?

教师6:小事一桩,只要成绩不下降,可以置之不理。

主持人:感谢六位老师的分享。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态度,将之作为一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切忌上来直接说教批评,以下方法可借鉴:第一,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了解情况,如果学生确实因实际困难而迟到,要及时帮忙解决。第二,电话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如果是学生自身习惯问题,就跟家长商量好,请他们配合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三,耐心引导。见到学生时,用一种关怀的语气询问其迟到的原因。如果他说实话,应肯定他的诚实,并耐心及时地给他讲述迟到的危害性,鼓励其改正陋习。第四,良知感召。把学生迟到时间记录下来,利用课余时间,如课间、中午或自习课给他补课,将时间找回来,默默地感化他。

主题二:卫生篇——“班级要整洁,卫生需先行”

主持人:卫生情况的好坏直接反映一个班级的班容班貌,间接反映一个班级的班风状况。

情景二:早上班里打扫完卫生,不久垃圾桶周围就有垃圾了,第二节课后发现垃圾更多了,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天。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班里再三强调要讲卫生,也没见好转。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的你该如何面对呢?

教师分享:

教师1:在班级管理中,有必要建立起惩罚规则。要让学生在体验惩罚的过程中感受规则的严肃性。一方面让孩子知道规则的严肃性,另一方面让管理者反省规则的合理性。规则可以定期完善,真理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趋于完美的。

教师2:我会先找出问题根源,也就是找出哪些同学扔垃圾。要找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找的过程本身就是个育人过程,大张旗鼓地将离垃圾桶近的学生一个接一个找出来问,了解他们对垃圾桶周围垃圾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看法,顺便问问他们都看见谁会主动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谁会把垃圾像投球一样砸向垃圾桶。让生活委员在垃圾桶旁边的墙上贴一张纸:“募提示语”。专门安排值日生对垃圾桶旁的垃圾及时进行清扫,并留意谁爱往那儿扔。

教师3:我会开主题班会,倡导爱校卫生活动,成立督查小组,督促爱校卫生的落实。

教师4:我可能会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发现学生乱丢垃圾后,可以在课间学生在教室后面玩耍时走过去,把垃圾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这样做几次后,相信会有一部分学生自觉起来,并开始维护教室的环境卫生。

主持人:此案例体现的是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现象,上面有几位老师也提到了。不良行为如果被放任,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户不被修理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理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涂鸦;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如果没有被打扫干净,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随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面对这个情况有以下四步做法与大家分享:第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第二,众人监督,专人负责,优化班级卫生服务团队。第三,杜绝破窗效应。第四,行胜于言。第五,制定惩戒措施。

主题三:跑操篇——阳光跑操,绽放风采

主持人: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意义,十分关心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运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压力,拥有强健的体魄与强大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校把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放在第一位。我校学生每天跑两次步,做一次眼保健操,充分响应国家的号召。

情景三:某校两操状况。某日上午9:00下课铃响,跑步音乐响起,一楼3分钟、二楼5分钟、三楼以上8分钟内到操场相应位置集合。9:05教学楼区仍能见到部分磨蹭的同学,有上卫生间的、有问问题的、有三三两两边走边聊的。9:08操场班级队伍区缺8位学生,已到的学生三五成群畅谈,看到我的到来,才慢慢按跑步阵型站好。9:10人才到齐,这时两位女生以肚子疼为由请假,两名男生以头疼为由请假,一名男生以体育课扭伤了脚为由请假。面对跑步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各位老师你们怎么处理?

教师分享:

教师1:这个案例代入感很强,有几次我也很生气,后来我通过班会课明确了跑步的纪律,包括出勤时间、纪律管理以及请假要求等,并以纸质文件的形式张贴到教室公告栏。然后,我全程陪跑。

教师2:我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对违反跑步纪律的同学进行罚跑,但这对有些精力充沛的男同学貌似无效。

主持人:虽然跑步时间只有十多分钟,但是整个过程折射出来的远不仅仅是跑步本身。跑步过程中,老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步伐、注意力、协调性、喊口号的力度等。可以通过跑步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再加上学生都是年轻人,较情绪化,许多问题都能在跑步时反映出来。看某个班级近期状态好不好,就听其呼出来的口号响不响。

对这个情况有以下做法与大家分享:第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跑步跑的是个人的精气神,跑的是班级的尊严、荣誉和团结。跑步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严格跑步要求、请假原则和奖罚条例。第三,专人负责,各司其职。第四,老师陪同,增强凝聚力。总结下来跑步管理的四个关键词为坚持、习惯、榜样、正向强化。

主题四:自习篇——入室静、不迟到、专学习、讲效率

主持人:自习课是高中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高中阶段是学生精力比较旺盛的阶段,是青少年追求自由、追求个性的阶段。这个阶段,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不断地完善,他们具有自我意识,遇到问题会有自己的想法,喜欢独立解决。他们想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理解和信任等。同样在自习课中,他们也希望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但是高中生还处在成长阶段,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还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引导,还离不开老师的管理。

另一方面,现在的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有些家长会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导致有些同学比较娇惯,只顾自己。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以至于没有班级荣誉感,在班级中没有团队意识。

各位老师,针对班级管理中自习课中出现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呢?

教师1:我是一名年轻的老师,这是我的第一届学生,对于自习课的管理,我没有太好的办法,我采取的主要是“师控”模式。就是大小事都是我一手抓,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大包大揽,自习课纪律如果出现问题,就立刻处理。我在教室的时候,自习课纪律非常好;我不在教室的时候,自习课的纪律就会变差,真郁闷。

教师2:对于晚自习纪律,我采取的是学生自管模式,每天安排值日班干部监督自习课纪律,并在班级日志上纪录自习课出现的问题,待第二天再由我来处理。

主持人:高中生如果能利用好自习课,在自习课上提高学习的效率,将会事半功倍;反之,那将是一种浪费。对于高中生来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视自习课。老师应该对自习课进行管理和引导,使自习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针对自习课管理出现的问题,以下解决办法供大家参考。

1.明确自习课的意义

自习课上好了,可以发挥以下三个方面作用:一是巩固基础知识;二是查补疑难点;三是拓展应用提升。

2.清楚自习课的纪律要求

自习课的功能要发挥,必须有安静的环境、严明的纪律作保证。班级纪律可归纳为“三快”“八不准”。“三快”:快速安静、快速制订计划、快速进入状态;“八不准”:不准随意进出教室、不准中途收发作业、不准发出各种声响、不准斜坐跷腿、不准向外看、不准趴在桌子上、不准吃东西或在喝水时发出声音、不准聚集提问。

3.制订自习课的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有效的计划能让学习事半功倍。自习划分为“班级计划”和“个人计划”。个人计划可以写清“时间+学科+内容+完成情况”,如:16:30—17:30,数学,导学案第23页习题,如完成就打“√”,未完成则必须标明原因,并写清剩哪里未完成。

4.落实自习的效果

再好的措施,只有落实,才能出效果。效果怎么样,主要从三方面检测反馈:一是班干部反馈自习纪律情况;二是抽查计划本督促学生养成做计划的习惯;三是通过计划本评比,不断强化自习课效果。

自习课的管理是一项艺术,每个班班情不同,管理办法也不尽相同。总之,适合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