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探珠》简介
《昭陵探珠》这本书是由.张志攀主编创作的,《昭陵探珠》共有177章节
1
《昭陵探珠》编委会
主 任 张志攀 副 主 任 周 铁 李浪涛 王俊杰 编 委 (按姓名拼音排序) 董临渊 董朝霞 高春林 高海潮 巩淑茶 李继锋 王永志 ...
2
序
由张志攀同志主编、高春林同志撰写的《昭陵探珠》即将付梓,嘱我作序。编者现为昭陵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撰者现为昭陵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我和他们有二十余年的工作交集,...
3
目录
目 录 《昭陵探珠》编委会 序 第一编 建置 第一章 选址与营建 一 九嵕山卜陵 二 昭陵营建 第二章 陵山石刻群 一 《昭陵刻石文碑》 二 昭陵六骏石刻屏 1...
4
第一编 建置
...
5
第一章 选址与营建
...
6
一 九嵕山卜陵
昭陵是唐太宗与文德皇后的合葬陵,位于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的九嵕山上,开创了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先例。“因山为陵”有别于“堆土成陵”,是以自然的山峰作为陵墓封土,...
7
二 昭陵营建
贞观九年唐高祖崩,太宗命将作少匠阎立德营献陵,“立德以营山陵功,擢为将作大匠”[28]。贞观十年文德皇后崩,太宗即命将作大匠阎立德“摄司空,营昭陵”[29],所...
8
第二章 陵山石刻群
昭陵自贞观十年十一月葬文德皇后始,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八月葬太宗及稍后,其北司马院内外列置了三件(组)石刻作品,分别是《昭陵刻石文碑》、昭陵六骏石刻屏、十四...
9
一 《昭陵刻石文碑》
《昭陵刻石文碑》,亦名《文德皇后碑》,贞观十年立,唐太宗撰文,欧阳询隶书。该碑早年已佚,近年发现残块,故尺寸不详。记述该碑的文献最早的是《太宗实录》(已佚),著...
10
二 昭陵六骏石刻屏
昭陵六骏石刻屏简称昭陵六骏,它们是六块各宽约220厘米、高约165厘米、厚约35厘米的骏马浮雕石屏,分两行立于昭陵北阙,石刻骏马头皆朝南。这组作品有着极高的历史...
11
1.昭陵六骏刊刻时间与原稿作者
关于昭陵六骏刊刻的时间,在古代即有二说:一说为贞观十年埋葬文德皇后不久,即太宗时刊刻说;一说为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驾崩,高宗即位之初,即高宗时刊刻说。 持...
12
2.昭陵六骏的名字、排列次序及其原型战马参战情况
昭陵六骏的名字、排列次序及其原型战马参战情况,单从现存的昭陵六骏文物来看,是无法得到解决的,现在,人们之所以能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实在是多亏了宋代的好古...
13
3.昭陵六骏的艺术成就
昭陵六骏的艺术成就,前人已多提及,但常拘泥于对构图和刻工的评判,且多用词简约,一语带过,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其原型战马立功的故事上。我们说,昭陵六骏的艺术成就,...
14
4.饱经沧桑的昭陵六骏
千余年来,我们的祖先对昭陵六骏倍加呵护,热情讴歌,有很多优秀诗歌传世。宋人张耒对昭陵六骏原型战马的丰功伟绩心驰神往,挥毫而就《昭陵六马》诗,气势磅礴: 天将刬隋...
15
三 昭陵十四国君长圆雕石刻像
昭陵十四国君长圆雕石刻像是人们习惯上的称谓,所谓的“十四国”,意思是“十一国十四尊”,也就是说,这组作品实际上是唐周边十一个国家和部族的十四位可汗、赞府或国王的...
16
第三章 陵园规模与陪葬墓形制
...
17
一 陵园规模
贞观十一年(637)二月,唐太宗颁发《九嵕山卜陵诏》,诏书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制定了旨在俭约的因山为陵制度,二是制定了旨在加强君臣情谊的勋臣贵戚陪葬制度。诏书...
18
二 陪葬墓的形制与等级
自秦汉以降,在同一帝王陵园里,不同形式的墓葬封土标志着不同的等级,这在文物考古界已被普遍认同。这里通过对唐昭陵陪葬墓中不同封土形式的墓葬墓主身份进行比较,结合唐...
19
1.因山为墓型
目前只发现魏徵墓(编号93)和唐太宗贵妃韦珪墓(编号94)属于此类。 魏徵墓位于昭陵主峰西南约2000米的凤凰山上,韦珪墓位于昭陵主峰以东约750米的冶姑陵上,...
20
2.覆斗型
目前发现长乐公主墓(编号95)、新城长公主墓(编号82)和城阳公主墓(编号96)属于此类。 需要说明的是,编号82号的新城长公主墓在《唐昭陵建陵文物分布图》和《...
21
3.为冢象山型
为冢象山型封土,即是把坟墓的封土堆成连绵不断的山形,以象征某座大山,或和普通的圆锥体一样,但明文规定它象征某座大山。此型墓葬在昭陵陵园发现三座,分别是李靖墓(编...
22
4.圆锥体型、依古法墓而不坟型
圆锥体型封土起源同样很早,汉帝诸陵多有此类陪葬墓。在昭陵陵园,庶出的公主、王子,宰相、将军们的墓葬封土多是此类,如尉迟敬德墓(编号107)、程知节墓(编号141...
23
5.陵户、匠户所营墓而不坟型
太宗崩后,一些太宗的稍低等级妃嫔和宫女被安置在长安城的寺院、崇圣宫、西内和昭陵的寝宫里,这些低等妃嫔和宫女死后,一部分被陪葬在昭陵陵园。迄今为止,已在昭陵陵园发...
24
第四章 昭陵祭祀
...
25
一 唐代祭祀
秦统一之前,天子诸侯对先祖的祭祀,以宗庙祭祀为主,陵寝祭祀为辅。秦汉两代,宗庙祭祀礼制逐渐向陵寝祭祀渗透,到东汉光武帝时,对陵寝的祭祀几乎可与宗庙抗礼。《后汉书...
26
1.公卿祭陵
贞观九年(635),唐高祖崩,同年葬于献陵,唐代帝陵祭祀制度同时建立。贞观十年(636)首葬文德皇后于昭陵,因为昭陵同时也是唐太宗寿陵,因此这时对昭陵的祭祀礼仪...
27
2.太宗祭献陵
贞观十三年(639)正月一日,太宗皇帝祭祀高祖献陵。这一日天刚明,唐高祖七庙子孙及诸侯百官、藩夷君长,皆陪列于司马门(当为陵园南门,亦称朱雀门)内,太宗称小舆来...
28
3.高宗祭昭陵
永徽六年(655)正月一日,高宗皇帝祭祀太宗昭陵。首先,文武百官、宗室子孙先到位于昭陵正南方向的献殿,侍立于太宗牌位两侧。高宗下辇,行哭就位,依照礼仪,捶胸顿足...
29
4.玄宗祭昭陵
开元十七年(729)十一月(冬仲月)中旬,玄宗率百官依次(由东向西)祭祀了桥陵、定陵、献陵、昭陵和乾陵。祭祀昭陵的日子是十六日,规模可能较高宗祭祀昭陵为小,但却...
30
5.祭陵杂录
在我国古代,向太庙献俘祭祀是一项传统礼制,唐高祖时,时为秦王的太宗皇帝俘王世充、窦建德等,就曾“献俘于太庙”[9]。高宗为了慰藉先皇,将部分献俘仪式放在了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