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体型、依古法墓而不坟型
2025年09月26日
4.圆锥体型、依古法墓而不坟型
圆锥体型封土起源同样很早,汉帝诸陵多有此类陪葬墓。在昭陵陵园,庶出的公主、王子,宰相、将军们的墓葬封土多是此类,如尉迟敬德墓(编号107)、程知节墓(编号141)、房玄龄墓(编号62)、临川长公主墓(编号12)、清河长公主墓(编号153)、燕德妃墓(编号81)等,说明在昭陵陵园,这种封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造型,其等级仅次于为冢象山型。
“墓而不坟”这种墓葬,在商周时非常普遍,孔子就曾说:“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51]到了唐代,一些在礼制上有复古情结的大臣,为了表示谦逊,也主张“墓而不坟”。在昭陵陵园,依照古法“墓而不坟”的墓葬现只发现高士廉墓(编号63)一座,该墓位于昭陵主峰东南的山脚下,二者直线距离约3700米,其名位得知是因墓前神道碑(其碑自称为“茔兆记”[52])。高氏乃初唐功臣,又是唐太宗皇后长孙氏的舅舅,有大恩于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兄妹,官至尚书右仆射(宰相),封申国公,深得太宗信任。他临终之际,“太宗幸其第问之,因叙说生平,流涕歔欷而诀”[53]。高氏薨亡,太宗又欲赴丧,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以太宗身患重病固谏乃止,因赠司空,加谥文献。以之可知,高氏的葬礼应当相当隆重,按理应当高坟大垅,但太宗却按照古法为他“墓而不坟”[54]。虽然高士廉碑未载此为高氏意愿,但以其身份而言,太宗一定是遵照了高氏临终的遗愿。这种“依古法墓而不坟”的“无封土”墓葬规格,应当与陪葬昭陵的如房玄龄等人墓葬的圆锥体封土规格相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