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唐代祭祀
2025年09月26日
一 唐代祭祀
秦统一之前,天子诸侯对先祖的祭祀,以宗庙祭祀为主,陵寝祭祀为辅。秦汉两代,宗庙祭祀礼制逐渐向陵寝祭祀渗透,到东汉光武帝时,对陵寝的祭祀几乎可与宗庙抗礼。《后汉书志·祭祀志》述其发展脉络云:
古不墓祭,汉诸陵皆有园寝,承秦所为也。说者以为古宗庙前制庙,后制寝,以象人之居前有朝,后有寝也。《月令》有“先荐寝庙”,《诗》称“寝庙弈弈”,言相通也。庙以藏主,以四时祭。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荐新物。秦始出寝,起于墓侧,汉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寝之意也。建武以来,关西诸陵以转久远,但四时特牲祠,帝每幸长安谒诸陵,乃太牢祠。自洛阳诸陵至灵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伏腊及四时祠。庙日上饭,太官送用物,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1]
东汉以后,历代对先帝陵寝的祭祀基本沿袭东汉制度,唐代帝王陵寝祭祀同样如此,不过先后进行过多次微调。下面略述唐代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