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舞侍女图》
在燕德妃墓后墓室南壁甬道口东侧,绘一侍女,画面高165厘米,宽70厘米。侍女梳单螺高髻,穿白色窄袖衫,外套红色半臂,系红、白相间裥(浑)色长裙,披长披帛,以己之披帛作为舞具,舞容闲婉,姿态秀丽(图2-59)。从该侍女的着装及所处位置判断,她不是专业的舞蹈女伎,只是普通侍女。现在推测,因为画家在该墓室东壁北铺和北壁东铺绘制了《奏乐女伎图》和《舞蹈女伎图》,便设想该侍女受到音乐舞蹈气氛感染,情不自禁地扭动腰肢,舞动披帛。画家即兴创作的这幅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被命名为《巾舞侍女图》。无独有偶,类似的《巾舞图》壁画在西安市长安区唐执失奉节墓也有发现,画面保存更加完整,女侍舞蹈动作之温婉直在燕德妃墓《巾舞女侍图》之右(图2-60)。
图2-59 燕德妃墓《巾舞侍女图》
图2-60 执失奉节墓《巾舞图》
年轻的侍女随着音乐节奏以己之披帛起舞,严格来说,并不能言其舞蹈之名。然而,唐以前确有《巾舞》名目,亦名《公莫舞》,《晋书·乐志》《旧唐书·音乐志》均有相似记载,后者将其归入《清乐》,并云:“《公莫舞》,晋、宋谓之巾舞。其说云:汉高祖与项籍会于鸿门,项庄剑舞,将杀高祖,项伯亦舞,以袖隔之,且云公莫害沛公也。汉人德之,故舞用巾,以象项伯衣袖之遗式也。”[25]其实,用巾舞蹈是我国民间固有传统,《古今乐录》载《巾舞》歌词,可见晋、宋以前,已有《巾舞》流传。这个舞蹈来自项伯舞袖之说,是后人把它与“鸿门宴”故事联系在一起的一种传说。唐代《巾舞》并不盛行,《旧唐书·音乐志》中虽有《公莫舞》名目,但很少见到有关舞姿的记载。然而,在发现和出土的壁画、俑类文物中,还能找到一些《巾舞》的形象资料。
作为一种舞蹈,尽管《巾舞》现在不被人们专门演出,但它并未销声匿迹,现代的许多舞蹈动作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它的营养,如古典戏曲中妇女舞动水袖和披巾以及她们旋转手帕等动作,特别是一些歌舞剧中妇女持练舞蹈的动作,都明显受《巾舞》的影响。
本章谈到的奏乐舞蹈人物形象,均为女性,这也充分说明,在唐代灿烂辉煌的音乐舞蹈大观园里,女性音乐舞蹈家占有重要的地位。的确,有唐一代,音乐舞蹈在妇女当中是相当普及的。大家熟悉的杨玉环,既是一位卓越的舞蹈家,又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她不但会制曲,还会演奏多种乐器,“金舆远幸无人见,偷把邠王小管吹”[26],是诗人对她吹小管情形记述的佳句。贵妇们大都有较深的音乐舞蹈造诣,下层妇女也不乏奏乐的善才,白居易的《琵琶行》就详尽而艺术地描写了琵琶女的琵琶技艺,那些妙手偶得的佳句,让我们百吟不厌,对琵琶女精湛的技艺更是躬叹折腰。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记述的公孙大娘,舞起剑器浑脱,“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河凝清光”[27],又怎能不让人击节叫好。正是唐代各阶层的妇女,以她们的绰约风姿和聪明智慧,为唐代音乐舞蹈艺术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注释】
[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昭陵博物馆编:《唐昭陵韦贵妃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138页。
[2](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一,中华书局,1961年,第1619页。
[3](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二》,中华书局,2011年,第1059页。
[4]《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二》,第1061页。
[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十二《礼乐志十二》,中华书局,2011年,第475页。
[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墓工作队:《西安东郊唐苏思勖墓清理简报》,《考古》1960年第1期。
[7]昭陵博物馆:《唐昭陵李勣(徐懋功)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3期。
[8]《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西域下·康国传》,第6244页。
[9]《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西域下·米国传》,第6247页。
[10]《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西域下·史国传》,第6248页。
[11]《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二》,第1071页。
[12]《全唐诗》(增订本)卷四二六白居易《胡旋女》,中华书局,1999年,第4704~4705页。
[13]《新唐书》卷二十一《礼乐志十一》,第470页。
[14]《全唐诗》(增订本)卷四六八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第5354页。
[15]《全唐诗》(增订本)卷二八四李端《胡腾儿》,第3235~3236页。
[16]《全唐诗》(增订本)卷五一一张祜《观杭州柘枝》,第5865页。
[17]《全唐诗》(增订本)卷五一一张祜《周员外席上观柘枝》,第5865页。
[18]《全唐诗》(增订本)卷五一一张祜《观杨瑗柘枝》,第5865页。
[19]《全唐诗》(增订本)卷四四六白居易《柘枝妓》,第5028页。
[20]《全唐诗》(增订本)卷三五四刘禹锡《观柘枝舞二首》之二,第3984页。
[21](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七三四沈亚之《柘枝舞赋》,中华书局,1983年,第7572页。
[22]《全唐诗》(增订本)卷五五八薛能《柘枝词三首》之三,第6531页。
[23]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唐李寿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第9期。
[24](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武德六年六月条,中华书局,2012年,第6081页。
[25]《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二》,第1063页。
[26]《全唐诗》(增订本)卷五一一张祜《邠王小管》,第5877页。
[27]《全唐诗》(增订本)卷二二二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第23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