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李靖碑》
唐显庆三年(658)立。碑额篆题阴刻“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司徒景武公碑”。许敬宗撰文,无书丹者姓名,《集古录目》记为王知敬书丹[52],当有所据,《金石录》亦持此说(图3-16)[53]。
此碑未镌立石年月,据碑,李靖卒于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十八日,然碑中屡见“太宗”字样,可知其立石在高宗之时。碑首行前题“侍中高阳郡开国公许敬宗撰”数字,清晰可见。据《新唐书·宰相表上》,许敬宗显庆二年(657)八月为侍中,三年(658)十一月为中书令[54]。由此可知此碑立于显庆二年八月至三年十一月许敬宗为侍中期间。《金石录》定此碑立于显庆三年五月,当有所据,今从此说。
王知敬,两《唐书》无传。《新唐书·隐逸·王友贞传》云:“王友贞,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父知敬,善书隶。武后时,仕为麟台少监。”[55]盖即其人。又据考证,武后时,王知敬与殷仲容齐名,主要书迹有《金刚经碑》《洛川长史德政二贾碑》等。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评价王知敬书:“肤骨兼有,戈戟足以自卫,毛翮足以飞翻,若翼大略,宏图摩霄,殄寇则未奇也。”[56]《石墨镌华》评王知敬书《李靖碑》云:“余观此碑遒美,直是欧阳率更(欧阳询)、虞永兴(虞世南)之匹敌也。”[57]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评论王书《李靖碑》云:“精妙绝伦,不逊虞褚。”[58]王知敬书名,自唐至清,世代褒扬,大有匹敌欧、虞、褚、薛之势,故清叶昌炽在《语石》中总结道:“唐初之欧、虞、褚、薛,各擅胜场,难可轩轾。王知敬虽未能方驾,然其所书《卫景武公碑》及《金刚经》,皆为世所脍炙。”[59]今观其书,果然森严方整,俊丽丰秀,婀娜于外,刚健于内(图3-17)。
李靖(571~649),字药师,祖居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后徙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仕隋为马邑郡丞,后归唐,为行军总管,灭萧铣、辅公祏二大军事集团。贞观时,两度为帅,灭东突厥、吐谷浑,官至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贞观二十三年(649)薨,年79岁,赠司徒、并州刺史,谥曰景武,陪葬昭陵。两《唐书》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