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墓碑存佚
唐人有在墓前树碑、墓内放置墓志的习惯。昭陵有200余座陪葬墓,除极少数宫人墓不立碑外,余皆有碑碣以述墓主之德,可谓“陪葬兆域,穹碑相望”[1]。北宋时,金石学兴起,因昭陵诸碑多为名人名碑,故竞相捶拓著录。各拓者欲使己之所拓胜于后拓,常故意敲掉文字;当地百姓,以捶拓之人践踏庄稼,索性也将碑文凿毁或将墓碑推倒錾为石碾等农具。凡此种种,使昭陵墓碑损失大半,北宋游师雄于《唐太宗昭陵图》中就发出了昭陵诸碑“十亡八九”的叹息。两宋以后,昭陵残碑断碣时隐时现,历代诸家著录,不仅碑刻数目减少,而且文字多寡不一。自北宋以降,著录昭陵墓碑的著作约有三四十部,影响较大的有:宋欧阳修《集古录》、宋欧阳棐《集古录目》、宋赵明诚《金石录》、宋田概《京兆金石录》、宋郑樵《通志·金石略》、宋王厚之《复斋碑录》、宋陈思《宝刻丛编》、宋佚名《宝刻类编》、明赵崡《石墨镌华》、明苟好善《醴泉县志》、清林侗《唐昭陵石迹考略》、清叶奕苞《金石录补》、清于奕正《天下金石志》、清毕沅《关中金石记》、清朱枫《雍州金石记》、清鲁泉《汉唐存碑跋》、清王昶《金石萃编》、清孙星衍《寰宇访碑录》、清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佚考》《关中石刻文字新编》、清陆耀遹《金石续编》、清赵志谦《补寰宇访碑录》、清孙三锡《昭陵碑考》、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清严长明《西安府志》、清罗振玉《昭陵碑补录》、清叶昌炽《语石》、清方若及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民国武树善《陕西金石志》、民国宋伯鲁《续修陕西通志稿》、杨震方《碑帖叙录》、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这些著作,著录昭陵墓碑,少者不到20通,多者只到30余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文物工作者在昭陵陵园又先后发现了近20通陪葬墓碑,截至目前,昭陵博物馆收集昭陵墓碑已达42种,张沛《昭陵碑石》对此进行了蒐集校勘,是研究昭陵碑版的集大成作品。兹将昭陵已佚墓碑和现存墓碑(含陵园内寺院碑刻)分别列表于后。
表1 昭陵佚碑一览表(以立碑年代先后为序)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2 昭陵存碑一览表(以立碑年代先后为序)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释】
[1](清)叶昌炽撰,王其祎校点:《语石》卷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