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陶、白陶

第二章 红陶、白陶

红陶为隋时兴起的一种陶,采用陶土作胎,火候较高者呈红色,较低者呈灰色,这种陶就是我们习惯上所称的红陶。这种陶不同于古釉陶,虽都以陶土作胎,但古釉陶施釉,红陶不施釉。施以彩绘的红陶,称彩绘红陶。

白陶是指器胎的表里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其坯多以手工捏成,使用含铁量比陶土低的瓷土或高岭土,窑温在1000℃左右,不仅质地坚硬,洁净美观,而且做工考究,胎细质白。白陶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至商代发展到顶峰。西周后,由于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兴起,白陶逐渐消失。

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大量陶俑中,数量较多的是红陶俑,这些陪葬俑,虽然沿袭了隋代旧制,但工艺水平及精美程度都较前有了很大提高。如长乐公主、韦贵妃、新城长公主、临川长公主、李承乾等墓出土的红陶骑马俑、立俑等,工艺精美,造型各异。白陶俑在昭陵的陪葬墓中也有发现,并且一些带有彩绘,虽数量较少,但其工艺及体态的完美程度,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如张士贵墓出土的白陶马,李贞墓出土的白陶天王俑、镇墓兽等,精美程度不亚于唐俑中占主导地位的三彩俑。

总的说来,随着唐时兴起的彩绘釉陶及三彩工艺的出现,红陶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取代,但它还是有其独特的一面。白陶也以其形态及工艺的完美,在昭陵陪葬墓陶俑中占有重要地位。

昭陵陪葬墓出土的红陶俑,其主要形象有男女立俑、男女骑马俑、武士俑、镇墓兽、天王俑、骆驼俑等。白陶有马俑、天王俑、文武官俑、镇墓兽、女立俑等。下面分类鉴赏昭陵陪葬墓出土的部分精品红陶、白陶俑。

图4-1 杨恭仁墓出土红陶侏儒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