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李勣碑》

14.《李勣碑》

仪凤二年(677)立。现仍竖李勣墓前。碑额篆题阴刻“大唐故司空上柱国赠太尉英贞武公碑”。唐高宗李治撰文并行草书。碑题下“御制御书”四字及文末立碑年款为正书。碑下截凿损过甚,余皆清晰(图3-33)。

唐高宗李治(628~683),字为善,唐太宗第九子,书承家法。《书小史》说他“善正书飞白”[79]。《法书要录》载许圉师评价高宗书法:“魏晋以后,唯称二王。然逸少(羲之)多力而少妍,子敬(献之)多妍而少力。今观圣迹,兼绝二王,凤翥鸾回,实古今书圣也。”[80]许圉师为高宗臣子,难免有阿谀之嫌,然高宗善书,却是事实。唐高宗传世作品有《万年宫铭》《纪圣颂》《睿德碑》等。

图3-33 《李勣碑》

图3-34 唐高宗书丹《李勣碑》局部

明赵崡《石墨镌华》评价高宗此碑:“行草神逸机流,后半尤纵横自如。良由文皇藏右军墨迹如《兰亭》之类极夥,故父子青宫万机之暇,一意模仿,以至此也。”[81]清叶昌炽《语石》评价太宗、高宗书法云:“唐太宗好二王书,至欲以《禊帖》(即《兰亭帖》)为殉。其书《晋祠铭》《屏风碑》,高宗之《万年宫铭》《纪圣颂》《睿德碑》《英国公李勣碑》,皆行书婉妙。家法相承,宛然羲、献。中宗、睿宗但有正书,而不善行草。”[82]又云:“隋以前碑无行书。以行书写碑,自唐太宗《晋祠铭》始。高宗之《万年宫铭》《纪功颂》《英国公李勣碑》,皆行书也,可谓能绍其家学矣。”[83]杨震方《碑帖叙录》论及此碑时,谓“唐高宗书法受唐太宗薰(熏)陶,笔致神采奕奕,后半尤见纵横笔势,有晋人风度”[84]。另外,《石墨镌华》认为此碑“御制御书”四字“大类褚登善”[85],而张彦生《善本碑帖录》却认为“御制御书”四字及文末立碑年月正书,“似薛稷书”[86](图3-34、3-35)。

李勣(594~669),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西北)人。本姓徐,字懋功,因功得赐国姓,高宗时,避唐太宗讳,遂单名勣。隋大业末,从翟让起义于瓦岗,为主将。武德元年(618)归唐,从秦王征战,屡立大功。太宗即位,任并州大都督府都督,贞观三年(629),与李靖率军灭东突厥,封英国公。此后,长期驻守并州,被太宗誉为“大唐长城”。高宗即位,授尚书左仆射,进位司空。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他持赞同态度,对武后之立起重大作用。总章元年(668)率军灭高丽国。总章二年(669)薨,年76岁,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曰贞武,总章三年(670)陪葬昭陵。

图3-35 唐高宗书丹《李勣碑》局部拓片

【注释】

[1]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卷三,朝华出版社,2019年,第84页。

[2]《广艺舟双楫》卷三,第86页。

[3](清)叶昌炽撰,王其祎校点:《语石》卷七,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93页。

[4]《语石》卷一,第11页。

[5]祝嘉:《书学史》第九章《唐朝之书学》,上海书店,1990年,第158~160页。

[6](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儒学上·欧阳询传》,中华书局,2011年,第4947页。

[7](唐)张怀瓘著,石连坤评注:《书断》,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176页。

[8](清)冯武:《书法正传》卷五《欧阳询书法》,中国书店,2018年,第204页。

[9]《书法正传》卷五《欧阳询书法》,第206~207页。

[10](明)赵崡:《石墨镌华》卷二《唐虞公温彦博碑》,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22页。

[11](宋)赵明诚著,刘晓东、崔燕南点校:《金石录》卷二十三《唐孔颖达碑》,齐鲁书社,2009年,第195页。

[12](清)杨守敬著,赵树鹏点校:《学书迩言(外二种)》之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三《国子祭酒孔颖达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第105页。

[13]《旧唐书》卷七十二《虞世南传》,第2570页。

[14]《书断》,第179页。

[15](宋)朱长文纂辑,何立民点校:《墨池编》卷十二窦臮《述书赋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第352页。

[16](宋)陈思:《书小史》卷一《唐太宗》,中国书店,2018年,第30~31页。

[17]《全唐诗》(增订本)卷八七六《薛稷书语》,中华书局,1999年,第10002页。

[18]孙迟:《唐孔颖达碑座上的刻字》,《文物》1979年第12期。

[19](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五《书法》,中华书局,1955年,第646页。

[20]《书小史》卷九《褚遂良》,第242页。

[21]《书断》,第181页。

[22]杨震方编著:《碑帖叙录·房玄龄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04页。

[23](清)王澍撰,秦跃宇点校:《虚舟题跋·虚舟题跋补原》之《虚舟题跋》卷四,凤凰出版社,2017年,第42页。

[24]《旧唐书》卷六十六《房玄龄传》,第2459页。

[25]《墨池编》卷十二窦臮《述书赋下》,第352~353页。

[26]《金石录》卷四《唐褚亮碑》,第31页。

[27](清)林侗:《唐昭陵石迹考略》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第6页。

[28]《书小史》卷一《唐太宗》,第30页。

[29]《唐会要》卷三十五《书法》,第646页。

[30]《墨池编》卷十二窦臮《述书赋下》,第350页。

[31]《唐会要》卷三十五《书法》,第646页。

[32]《书法正传》卷五《唐太宗论书》,第197~198页。

[33](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唐太宗)制曰》,中华书局,2011年,第2107~2108页。

[34](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十太宗皇帝《笔法论》,中华书局,1983年,第123页。

[35]《全唐文》卷十太宗皇帝《指法论》,第123页。

[36]《全唐文》卷十太宗皇帝《笔意论》,第123页。

[37]《石墨镌华》卷二《唐褚亮碑》,第26页。

[38](清)孙承泽撰,白云波、古玉清点校:《庚子销夏记》卷七《褚亮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第159页。

[39]《书小史》卷九《殷令民》,第252页。

[40]《书小史》卷九《殷仲容》,第252~253页。

[41]《墨池编》卷十二窦臮《述书赋下》,第353页。

[42]《墨池编》卷十二窦臮《述书赋下》,第353页。

[43]《金石录》卷二十三《唐益州长史裴镜民碑》,第193页。

[44]《金石录》卷四《唐马周碑》,第30页。

[45]《语石》卷七,第204页。

[46]《语石》卷七,第194页。

[47](宋)欧阳修、欧阳棐:《集古录跋尾·集古录目》之欧阳棐《集古录目》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502页。

[48]《学书迩言(外二种)》之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三《高士廉茔兆记》,第105页。

[49]《广艺舟双楫》卷三,第86页。

[50]《石墨镌华》卷二《唐申公高士廉茔兆记》,第22页。

[51]《语石》卷七,第194页。

[52]《集古录跋尾·集古录目》之欧阳棐《集古录目》卷二《唐李靖碑》,第507页。

[53]《金石录》卷四《唐李靖碑上》,第26页。

[54](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六十一《宰相表上》,中华书局,2011年,第1640页。

[55]《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王友贞传》,第5600页。

[56]《书断》,第211页。

[57]《石墨镌华》卷二《唐李卫公靖碑》,第23页。

[58]《庚子销夏记》卷七《王知敬书李靖碑》,第158页。

[59]《语石》卷七,第192页。

[60](清)毕沅:《中州金石记》卷二,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9页。

[61]《语石》卷七,第204页。

[62]《集古录跋尾·集古录目》之欧阳棐《集古录目》卷二《唐崔敦礼碑》,第506页。

[63]《石墨镌华》卷二《唐中书令崔敦礼碑》,第22页。

[64]《语石》卷七,第194页。

[65]《庚子销夏记》卷七《中书令崔敦礼碑》,第158页。

[66]《学书迩言(外二种)》之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三《清河公主碑》,第112页。

[67]《学书迩言(外二种)》之《学书迩言》,第14页。

[68]《语石》卷七,第195页。

[69]《语石》卷七,第195页。

[70]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第三卷《唐宋碑刻》,中华书局,1984年,第111页。

[71]《金石录》卷四《唐兰陵长公主碑》,第27页。

[72]《新唐书》卷六十一《宰相表上》,第1641页。

[73]《集古录跋尾·集古录目》之欧阳棐《集古录目》卷二《唐兰陵长公主碑》,第508页。

[74]《石墨镌华》卷二《唐兰陵公主碑》,第27页。

[75]《语石》卷七,第194页。

[76]张沛编著:《昭陵碑石·兰陵长公主李淑碑》,三秦出版社,1993年,第148页。

[77]《碑帖叙录·吴广碑》,第78页。

[78]《碑帖叙录·李孟常碑》,第72页。

[79]《书小史》卷一《唐高宗》,第32页。

[80](唐)张彦远撰,武良成、周旭点校:《法书要录》卷四《唐朝叙书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第134页。

[81]《石墨镌华》卷二《唐李英公碑》,第16页。

[82]《语石》卷八,第213页。

[83]《语石》卷一,第7页。

[84]《碑帖叙录·李勣碑》,第75页。

[85]《石墨镌华》卷二《唐李英公碑》,第16页。

[86]《善本碑帖录》第三卷《唐宋碑刻》,第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