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马周碑》

5.《马周碑》

唐上元元年(674)立。额篆题阳刻“大唐故中书令高唐马公之碑”。碑文八分隶书。碑面文字除左上部较清晰外,余均磨灭难识(图3-12)。碑中撰书人姓名已泐,据赵明诚《金石录》载,为许敬宗撰文,殷仲容八分书[44]。赵氏所载,当有所本,故宋后皆从之。

此碑书法风格与《褚亮碑》略同,然亮碑多方古妍丽,此碑多工整精细,且稍带篆书风味,结体和章法都显得严整规矩,一丝不苟(图3-13)。

唐承汉魏之后,分书宏伟,犹有古法。高宗、则天二朝,工此书者殷仲容、贾膺福、卢藏用、郭谦光、田羲晊接踵而起,叶昌炽《语石》评价诸子云:“殷仲容号专家。”[45]又云:“唐初书家,无不从分隶出。”[46]

马周(601~648),字宾王,清河茌平(今山东聊城市茌平区)人。少孤贫而博学,贞观年间,被太宗发现并破格提拔,官至中书令(宰相),贞观二十二年(648)病亡,年仅48岁,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高宗时,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两《唐书》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