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的名字、排列次序及其原型战马参战情况

2.昭陵六骏的名字、排列次序及其原型战马参战情况

昭陵六骏的名字、排列次序及其原型战马参战情况,单从现存的昭陵六骏文物来看,是无法得到解决的,现在,人们之所以能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实在是多亏了宋代的好古之士游师雄。宋元祐四年(1089),游师雄在陕西路为官,因昭陵六骏立于昭陵北阙,往来观瞻不便,乃令醴泉县令吕由圣于醴泉县城唐太宗庙立一碑石,把昭陵六骏按比例缩成线描画,刻于碑石上,又将每匹马的名字、毛色、所处的位置、太宗所题赞语以及立功简况照录刻于线刻画旁。游氏还亲自撰写了一篇短文,对其此举进行说明,该碑即所谓的《昭陵六骏》碑,现存昭陵博物馆。游氏刊刻《昭陵六骏》碑时,昭陵六骏上欧阳询所书的马名及赞语已经泐灭,但唐高宗诏令殷仲容所书马名及赞语还在。宋元以后,连殷仲容所书马名及赞语都因风雨剥蚀而泐灭。后来,明、清、民国之际有关昭陵六骏的各种记载,无不以昭陵六骏碑为蓝本,要不是该碑保存完好,恐怕有关昭陵六骏的许多问题将会成为悬案。《昭陵六骏》碑中,游氏所题还可以附带说明一些其他问题,现录于次:

师雄旧见唐太宗六马画像,世传以为阎立本之笔,十八学士为之赞。晚始得《唐陵园记》,云太宗葬文德皇后于昭陵,御制刻石文并六马像赞,皆立于陵后,敕欧阳询书。高宗总章二年诏殷仲容别题马赞于石座,即知赞文乃太宗自制,非天策学士所为明矣。欧阳询书今已不复见,惟仲容之字仍存,如写白蹄乌赞云:“平薛仁果时乘。”由此盖知,唐史误以果为杲耳。距陵北五里,自山下往返四十里,岩径峭险,欲登者难之,因谕邑官仿其石像带箭之状并丘行恭,真塑于邑西门外太宗庙庭,高庳丰约,洪纤尺寸,毫毛不差,以便往来观览者。又别绘图,刻石于庑下,以广其传焉。元祐四年端午日,武功游师雄景叔题,京兆府醴泉县尉刁玠书,主簿蔡安时篆额,知县吕由圣立石。[13]

图1-14 白蹄乌石刻

昭陵六骏系采用高肉浮雕法刻于青石之上,在每匹马头上方又留一隅,与周边相平,疑即当年欧阳询书丹马名及赞语的地方。游师雄除了刊勒线刻昭陵六骏图外,还用泥塑方式,仿制了昭陵六骏,但这一组作品未能流传下来。

据《昭陵六骏》碑,昭陵六骏原来分东西两行对称陈列于昭陵北阙,头皆朝南。西边一行,从南至北依次为飒露紫、拳毛(本字为騧,宋明帝以弱旁似祸,改作)、白蹄乌。东边一行,从南至北依次为特勤骠、青骓、什伐赤。但是,若按昭陵六骏原型战马立功年代之先后排列,则是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拳毛

白蹄乌 原型战马纯黑色,四蹄俱白。武德元年(618),唐太宗平薛仁果(碑及《资治通鉴》作果,而两《唐书》作杲)时骑乘。石刻白蹄乌,四蹄腾空,呈飞速奔驰之状。唐太宗为它题的赞语是:“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图1-14)

特勤骠 原型战马黄白色,嘴微黑色。武德三年(620),唐太宗追击刘武周、宋金刚时骑乘。突厥可汗的子弟称特勤,此马可能是突厥某个特勤进献给太宗的。石刻特勤骠呈缓辔徐行状。唐太宗为它题的赞语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图1-15)

飒露紫 原型战马紫红色,所以也叫紫燕骝。武德四年(621)二月,唐太宗与王世充在洛阳城外涧水下游激战时骑乘。战斗中,马前胸中箭,大将丘行恭将自己的战马献给太宗,带太宗杀出重围。石刻飒露紫前胸带箭,又刻丘行恭佩弓刀为马拔箭状。唐太宗为它题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图1-16)

青骓 原型战马毛色苍白。武德四年四五月,唐太宗与窦建德在虎牢关外激战时骑乘。战斗中,马身中五箭,均系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足可说明骏马飞奔的速度。石刻青骓身中五箭,四蹄腾空,呈飞奔之势。唐太宗为它题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图1-17)

图1-15 特勤骠石刻

图1-16 飒露紫石刻

图1-17 青骓石刻

图1-18 什伐赤石刻

图1-19 拳毛石刻

什伐赤 原型战马纯赤色。“什伐”或译作“叱拔”,是波斯语“阿湿婆”的缩写,意即汉语“马”。既用波斯语作马名,应当是一匹波斯马。它是武德四年四五月,唐太宗与窦建德在虎牢关外激战时的另一匹坐骑。激战中,马身中五箭,都在臀部,其中一箭是从背后射入的,可能是太宗骑着它冲入敌阵,为敌回身追射所致。石刻什伐赤身中五箭,四蹄腾空,呈飞奔之势。唐太宗为它题的赞语是:“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图1-18)

拳毛 原型战马周身黄色旋毛,黑嘴头。武德五年(622)三月,唐太宗与刘黑闼在洺水激战时骑乘。战斗中,拳毛身中九箭而亡。这匹战马是大将许洛仁进送唐太宗的,初名拳毛,太宗得马后,为感洛仁诚节,曾改名为洛仁,后来刊刻昭陵六骏时,又复其本名。许洛仁陪葬昭陵,其墓碑亦载此事,云:“昔者王业权兴,帝图草创。太宗经纶天下,曾涉戎行。险阻艰难,倍尝之矣。公于武(本为虎字,唐避先祖李虎讳改)牢□下,进马一匹。□□追风,未足□□□□;□□□魏,无以□其神速。每临阵指麾,必乘此马。圣旨自为其目,号洛仁瓢。及天下太平,思其骖服,又感洛仁诚节,命刻石图像,置于昭陵北门。”[14]这条史料,亦是昭陵六骏刊刻于太宗时的又一佐证。许洛仁善相马,高宗时,也曾向高宗进马,此事其碑亦有载,云:“公又于万年宫进马一匹,圣情喜悦,乃亲乘御。顾谓群臣曰:此人家中恒出好马。”[15]杜甫在《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中也曾提到过拳毛,云:“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16]可见,拳毛因图形刊刻于昭陵北阙,在唐代很有影响。石刻拳毛,身带九箭,低首缓行。唐太宗为它题的赞语是:“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弧矢载戢,氛埃廓清。”(图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