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资金融通

四、资金融通

为保证贸易畅通和设施联通的完成,我们需要实现资金融通。资金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虽然中国有一定的外汇储备,但是依然有资金缺口,因此需要和沿线国家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具体包括本币的互换和结算、加强金融监管、构建风险防范系统等。在融资机制领域,共同努力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好,加快丝路基金的运营。如果在未来中国能实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兑换与结算本币,不仅可以降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成本,还能够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六年来,中国已经通过地方基金、产业基金、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同其他国家组建联合基金等方式,带动了中东石油国和部分西方大国的基金跟投,使“一带一路”倡议出现多方共建的特点。截止到2019年初丝路基金已经决策投资28个项目,承诺投资110亿美元,签约19个项目,支持的项目涉及总金额约800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经先后进行7次扩员,从57个创始国增加到93个成员国。截止到2019年初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总投资约79.4亿美元,共批准18个国家的39个项目。在本币互换方面,截止到2019年初,中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立了双边本币的互换安排,并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建立了能力建设中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40个沿线国家、165家银行。

以中国和非洲国家的资金融通为例,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6周年之际,中国已经成为非洲第三大援助贷款来源国、最大的基建融资来源国和最大的工程承包国。例如,中国进出口银行曾在2017年为埃塞俄比亚的高速公路项目提供政策性贷款。这笔政策性贷款成为中国进出口银行第一个与非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联合融资的项目。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中,中国表示将设立50亿美元的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资金和100亿美元的中非开发性金融专项资金,提供200亿美元信贷资金额度,并为非洲境内国内企业承揽的电信、电力和交通等重点项目提供保险支持及出口借贷业务。另外,中国和非洲还将积极加强在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非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框架下的合作。因此,资金融通将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非洲《2063年议程》对接的关键部分,也是中非基础设施合作的支撑。

在完善和创新融资机制方面,中国需要和沿线国家通过改善东道国内部基础设施项目的商业环境和前景的方式去解决融资难题。资金来源可以从国际组织和东道国内部两种方式进行考虑。国际组织有丰富的资金资源可用,有上文提及的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还有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全球基础设施基金等机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内部也拥有潜力巨大和规模可观的债券股票、主权基金、信贷间接融资渠道等直接融资市场。除了东道国官方资金以外,还可以尽可能地调动东道国的社会资金,通过“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利用好域内资金,尽量吸收域外资金,不仅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预期,对于区域发展而言也具有战略意义。在创新融资机制方面,不应仅限于金融领域设计投融资机制,还应改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和项目筛选机制。在保障投资安全的前提下,创新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私营合作制(PPP)的商业开发模式来提高投资收益,争取实现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前提下使资本驱动基础设施建设走向正面和优质循环。

在本币的互换和结算方面,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相互促进。中国通过与沿线国家进行跨境贸易和投资的方式,使人民币大规模流通,从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而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方便沿线国家进行贸易,有了统一的货币结算方式和地点后也有助于提高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效率,从而加深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互动。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在未来和“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大有可为。第一步是实现人民币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贸易结算的货币。从世界货币发展的规律角度考虑,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是其国际化道路的必经路程,因此人民币应借“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为具体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首先就要在政府层面和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本币的互换协议。截止到2018年11月,和中国已经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共有30多个国家或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16个,具体情况如表2-4所示。第二步是建立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通过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来为沿线国家提供境外人民币交易的市场。鉴于人民币现在的非国际地位,离岸市场应该以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为基础,其建立的目的是为人民币在沿线国家充分流通、为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奠定基础。第三步是实现“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区域国家的货币合作。从现在已有的金融合作基础来看,笔者认为金融领域区域合作的优先发展区域应是东南亚地区。从经济互动的角度来讲,东盟国家和中国的经济联系最紧密。根据表2-4显示,现在已有4个东盟国家和中国有本币互换协议,因此应通过本币互换协议来助推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区域化。除此之外,中国和东盟国家在金融领域应在《清迈协议》[22]下继续制度化合作,比如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就汇率机制展开合作、建立货币紧急救援安排等。中国和东盟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只是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优先区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应把人民币区域化的范围逐渐扩大至广大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表2-4 中国已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注:与所有国家签署互换协议的有效期都是3年。

资金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中国需要和沿线国家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具体包括本币的互换和结算、加强金融监管、构建风险防范系统等。在融资机制领域,除了利用好东道国内部的资金以外,还应共同努力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好,加快丝路基金的运营。在创新融资机制领域,应在保障投资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从而支撑起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