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金融合作

二、多元化金融合作

为了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资金融通,促进中国和亚太相关国家在融资领域的对接,应构建全面多元化的金融合作模式,具体包括完善资本合作体系、拓展公私合作模式、建立银行伙伴合作体系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4个方面。

(一)完善境外资本合作体系

在亚太区域合作中通过融资渠道引入更多境外资本,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等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缓解中国承担主要融资风险的局面。

中国应加强与亚太区域内国家的金融机构或国际合作投资基金平台的合作。中国可以和相关国家就境内外联动业务合作模式进行探索,通过共建投资平台、融资代理等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从国际合作投资基金的角度,中国可以通过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俄投资基金等机制,将其他参与国的资金引入亚太区域内“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项目。中国还可以通过借鉴亚投行吸收创始成员经验,促进更多国外资本参与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共同提供投融资支持。在第一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中国曾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多家境外金融机构签署相关的合作谅解备忘录。[37]中国在未来应谋求与这些金融机构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鼓励这些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为中资企业的具体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另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债券融资比例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大。因此,中国可以考虑和沿线国家建立并完善债券市场合作体系。[38]在亚太区域,具体做法是继续推进亚洲债券市场开放,推动亚洲债券基金等,从基础设施债券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积极主动推进亚洲债券市场开放。为支持亚太地区的长期基础设施建设,还应鼓励中国境内投资者和境外金融机构联合发行面向“一带一路”亚太相关国家的债券,形成统一的债券融资工具,以强化亚太区域内经济体间的债券融资合作。中国可以通过债券融资的方式来完善境外资本合作体系,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资金来源。

(二)拓展公私合作机制

源于投资大型基础设施的回报率较低且周期较长,私人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占基础设施投资只有不到0.8%。因此,应建立“一带一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融资吸引体系,以拓展公私合作机制。具体方案是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PPP网络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资本相互取长补短。[39]因为跨境PPP的风险较高,政府可以相应地给予投资者贷款担保等金融或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作为补偿,以提高私人资本对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兴趣。在部分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主导的融资体系中,还应为私人资本参与跨境PPP项目设立基金额度或专门贷款,以吸引更多私人资本参与亚太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跨境PPP项目如果经营得当,就能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进行投资,有助于公私合作模式实现良性循环。

(三)建立银行伙伴合作体系

建立银行伙伴合作体系可以从推动双边本币结算、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扩大货币互换规模和期限三方面开展。结合亚太区域合作,通过构建涵盖亚太区域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互换网络,使货币互换优先在亚太区域开展。根据具体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需要动用的资金,通过中央银行发起协调,以再贴现或者再贷款的方式以优惠利率借给亚太区域的国家,使互换的人民币深入相关国家的银行体系,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实现了人民币使用范围的扩大,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做出贡献。另外,在亚太区域,应鼓励中国企业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单位来签署相关协议。如果这一地区人民币接受率较低的话,可使用其他币种和人民币相混合的贷款,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人民币在亚太区域的使用范围,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做铺垫。

(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建设金融服务体系的诉求在于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解决资金在亚太区域内国家和行业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应从建立开放共享项目的融资信息平台和设立专业的金融咨询服务平台两方面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