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卫生合作

三、卫生合作

健康与卫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它以改善区域内人民的健康卫生状况为宗旨,是社会认同度较高和政治敏锐性较低的合作领域。卫生合作以政府主导为主,民间参与为辅,以实现区域内卫生安全的防控,促进亚太区域范围内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主要诉求。在卫生领域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将其打造成“健康丝路”不仅可使相关的国家获得实在的收益,还会给全球的卫生治理带来重大影响。

在政府间的政策交流方面,卫生合作应进一步推动建立制度化的交流机制,特别是推动在多边卫生合作及卫生治理中建立政策衔接与立场协调的磋商机制。在亚太区域范围内,东北亚地区的卫生合作可以对接上海合作组织卫生部长会议,东南亚地区的卫生合作可以对接中国-东盟卫生部长会议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卫生合作机制。另外,卫生合作应更加重视与沿线国家签署的双边或多边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倡议等的实施和落实。实际上,自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以来,中国已经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非政府的国际组织、蒙古国等国家卫生组织机构签署了至少50多项卫生领域的合作协议。

除了政府间的政策交流以外,中国还积极召开高级别研讨会。“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于2017年8月在18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政府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中人口大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之路,愿意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一起,共同协调卫生政策,对传染病进行联防联控,以共同提高应对区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在具体行动上,中国已经建设30余所中医药海外中心,先后派出医疗队赶赴相对落后地区进行医疗援助,发展“一带一路医院联盟”,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疟疾等疾病的医疗防控。中国在用实际行动来和亚太区域内的国家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为增进区域内民众的健康福祉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