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一、《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前文已经介绍过,《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以下简称《互联互通蓝图》)是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用于指导APEC未来在互联互通方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互联互通蓝图》旨在从硬件联通、软件联通和人文交流的互联互通三方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复合型亚太互联互通网络。“茂物目标”的最后时限是APEC各成员经济体在202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因此该文件实际上已经为2020年之后的APEC合作做出规划,明确了亚太区域在未来十年区域联通领域的发展方向。

《互联互通蓝图》认为,尽管APEC在促进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在硬件联通方面,基础设施、通信技术等方面的普及程度和质量不均衡;在软件联通方面,现有规制由于管理限制方面的原因存在不足;在人员交往互联互通方面,存在流动障碍,还需要持续促进人员的顺畅流动。面对上述挑战,《互联互通蓝图》提出APEC成员经济体将在硬件联通、软件联通和人文交流互联互通三个领域采取行动。

在硬件联通方面,《互联互通蓝图》着眼于加强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等区域内高质量运输交通网络,扩展贸易的渠道和路径,以带动亚太区域全方位的经贸合作。此外,硬件联通还涉及建设、更新和维护信息通信技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互联互通蓝图》认为,普及宽带网络等改善通信技术的方式可以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促进经济贸易增长。而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挖掘APEC未来在能源领域的潜力,尤其是在能源贸易、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将进一步保证所有成员经济体可以拥有高品质的电力供应。

“一带一路”倡议中“五通”的设施联通对接着《互联互通蓝图》的硬件联通。设施联通是在中国尊重沿线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基础上,共同建设国际骨干通道的建设,连接亚洲各区域和欧亚非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三方面,分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国际通信领域的联通。从内容来看,“一带一路”的设施联通完美契合和对接APEC的《互联互通蓝图》。从目标来看,两者都追求建设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以实现区域内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例如,以“一带一路”倡议的中蒙俄经济走廊为例,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在2018年签署了《关于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联合推进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之后,中蒙俄三国在东北亚区域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以下成就:中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界河铁路桥中方侧工程在2018年10月完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公路桥建设进展顺利;中俄企业联合体基本完成莫喀高铁项目初步设计;中蒙俄(二连浩特)跨境陆缆系统已建成。三个国家共同努力,打造区域内以铁路、公路、高铁等为主要内容的跨境基础设施联通网络。

在软件联通方面,《互联互通蓝图》着眼于海关、边境及相关贸易部门的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推广单一窗口系统,以推动物流及贸易的便利化。此外,软件联通还涉及规制衔接、经济结构改革、培育良好市场、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等方面内容。在规制衔接领域,通过分享最佳实践和规制案例,进一步探索互联网手段,规划并实施规制合作有关倡议。在经济结构改革方面,为实现运营成本、速度、难度等商业便利化的指标改善25%的意向性目标,APEC致力于推动国际条约与自身政策的一致化,并同意考虑将商业便利化工作延续到2020年。在培育良好市场方面,特别提及了电子商务领域,《互联互通蓝图》致力于在2025年前扩大安全、可靠的信息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在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方面,APEC提出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水平。

“一带一路”倡议中“五通”的贸易畅通对接《互联互通蓝图》的软件联通。从目标来看,两者都追求物流及贸易的便利化。“一带一路”的贸易畅通主张沿线国家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此外,还有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为践行《互联互通蓝图》的软件联通,实现“五通”中的贸易畅通,中国于2017年5月发起了《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并得到了8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自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以来,中国已经签署了至少100项合作文件,实现了50多种农产品食品检疫准入。[23]在电子商务领域,“丝路电商”方兴未艾,中国已经同19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24]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亚太区域的软件联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文交流的互联互通方面,《互联互通蓝图》主张推进跨境教育、科学技术、创新和服务方面的合作,促进游客、商界人士、专家、工人等人员跨境流动的便利化和创新理念的交流。为此,《互联互通蓝图》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扩大APEC商务旅行卡持有者的数量、区域内增加去发展中经济体留学的学生数量、放宽游客签证的限制及简化通关程序、制定“APEC旅游从业者行为规范”、每年举办一场文化推广活动、增加区域内双边和多边专业资质认定的协议数量、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来加强人员互动联通等。

“一带一路”倡议中“五通”的民心相通对接《互联互通蓝图》的人文交流互联互通。从目标和内容来看,两者都追求促进人员跨境流动的便利化。为弘扬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广泛开展旅游合作、文化交流、学术往来、媒体合作、医疗合作、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合作奠定了民意基础。“一带一路”倡议为民心相通所采取的举措客观上促进了亚太区域人员交流的互联互通。例如,在旅游方面,中国和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举办旅游年,并在2015年分别创办了丝绸之路旅游市场推广联盟和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致力于将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有机串联起来创新旅游合作机制。现阶段,中国已经同15个国家达成19份简化签证手续的协议,与57个沿线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通过和沿线国家合作,从手续上正逐步实现人员流动的便利化。中国2018年出境旅游人数约为1.5万亿人,到中国旅游的人数约为3054万人。中国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包括俄罗斯、缅甸、越南、蒙古国、马来西亚等,基本都是亚太区域的国家。关于人文交流互联互通的更多内容将在本章第四节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