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范畴的“一带一路”与亚太区域合作在空间上的重合性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和沿线国家实现了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朋友圈中。“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不仅仅是指中国早期规划的某条具体线路,更是指一种新的合作理念与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全球治理给出的中国方案,是立足于务实合作的国际合作新理念。[3]因此,广义范畴的“一带一路”应包括现阶段所有已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发布的信息,截止到2019年4月12日,中国已经和136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共签署了194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4]
广义范畴的亚太地区不仅仅是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21个成员经济体,而是整个环太平洋区域,即包括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经济体。因此,广义范畴的“一带一路”和亚太地区的交集主要包括以下国家:韩国、蒙古国、俄罗斯、新加坡、东帝汶、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老挝、文莱、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纽埃、斐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库克群岛、汤加、瓦努阿图、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巴拿马、萨尔瓦多。如表3-1所示,本书整理了广义范畴下中国在亚太地区和相关国家签署的“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表3-1 已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亚太经济体(广义范畴)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发布的信息整理而得。
广义范畴的“一带一路”和亚太区域合作在空间上有更大的重合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5个区域。
第一,以俄罗斯远东地区、韩国为主的东北亚区域。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亚太大国,多年来中俄双边关系高水平运行,形成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的定期会晤机制,对中俄经贸合作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13年以来,中俄两国达成了107项重要的合作共识,其中55项已经得到落实、21项中长期战略合作项目按计划落实中、31个合作项目积极推进。[5]2014年5月,普京总统访华并与习近平主席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明确宣布俄罗斯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于2015年4月宣布加入由中国倡导设立的亚投行。在2017年5月8日,中国和俄罗斯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方面、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多边事务等方面都开展了协调合作。
中国和韩国在2015年10月31日签署了《关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及欧亚倡议方面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实现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韩国“欧亚倡议”的有机对接。[6]中国与韩国较为紧密的经贸关系成为两国合作的基础。中韩两国在2014年时的双边贸易额就已经达约3000亿美元,比两国建交时增长了至少60倍。而两大倡议的对接则有助于两国在更高的平台上协同发展,增加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和发展活力。
第二,以东盟为主的东南亚区域。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具有较深的合作基础。中国与东盟自1991年开始对话进程,20多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并于2014年8月启动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双方的重点合作领域包括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和环保等十一项议题,在执法、青年交流和非传统安全等其他20多个领域也展开了广泛合作。在2017年11月马尼拉举行的第二十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以经贸、人文交流、政治安全为三大支柱,并在多领域合作的“3+X合作框架”。[7]中国现阶段已和东盟十个国家都分别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中国期待和东盟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关系,以实现合作共赢。
第三,以新西兰为主的大洋洲区域。在大洋洲区域,除了一些经济体量较小的岛国以外,中国已经和新西兰在2017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安排备忘录》。备忘录中表示新西兰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两国将就各自发展的规划与战略定期开展高级别的对话与交流。在双边经贸合作方面,两国升级了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重视开放合作,是“一带一路”协议可以达成的重要基础。除经贸领域以外,备忘录还提出在双边旅游、教育等方面加强友好合作,实现人文领域的交流。虽然现阶段中国和新西兰还没有就“一带一路”的具体项目开展合作,但新西兰外交贸易部表示新西兰一直就如何参与这项基础设施和全球贸易的计划在和中国方面保持谈判,希望可以找到两国都满意的方案。[8]
第四,以智利、秘鲁为主的南美洲区域。中国和智利在2018年11月2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智利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智利是南美洲第一个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也是在该区域第一个和中国签署和升级双边FTA的国家。中国和智利在2017年的双边贸易额超过340亿美元,约为智利对外贸易总额的26%。良好的政治关系和紧密的经贸关系成为两国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基石。智利作为西濒太平洋东岸,政治和经济全方面发展较为稳定的国家,将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南美洲的重要板块。如同智利外长安普埃罗所述,智利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将对中国投资者更有吸引力,智利将成为中国投资拉丁美洲区域的落脚点。[9]截止到2018年9月,中国已经和9个拉丁美洲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拉丁美洲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
秘鲁和中国在2019年4月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秘鲁是南美洲地区既和中国签署双边FTA,又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这为两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秘鲁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建设不足,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7—2018年)》,在统计的137个经济体中秘鲁的公路质量排名第108名,铁路质量排名第87名。备忘录的签署为两国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和可能性。[10]
第五,以巴拿马为主的北美洲和加勒比区域。2017年11月,在习近平主席和巴拿马总统巴雷拉的见证下,中国和巴拿马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关于铁路交通系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及《关于开展产能与投资合作的框架协议》。巴拿马是北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中国和巴拿马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合点,力求将两国的互补态势变为全面合作的优势,签署了经贸、运河、旅游、海事、教育等领域的众多协议。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援建的科隆平安城市项目将有效维护科隆市民安全,修建巴拿马运河第三桥项目改善了泛美公路的通行能力。在教育方面,为改善当地教育质量和教育环境,中国正积极研究在巴拿马西部援建“希望之城”的教育中心项目,为当地2000多名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巴拿马驻华大使施可方表示,巴拿马作为美洲大陆上的战略要地,希望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关键一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