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塞遗踪:和林格尔县长城论坛暨土城子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讨会论文集》简介
《古塞遗踪:和林格尔县长城论坛暨土城子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讨会论文集》这本书是由.李开元,郝雪琴,乌日罕主编创作的,《古塞遗踪:和林格尔县长城论坛暨土城子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讨会论文集》共有94章节
1
编 委 会
顾 问:董耀会 安泳锝 王大方 陈永志 宝力格 主 编:李开元 郝雪琴 乌日罕 执行主编:高晓梅 翟 禹 王东麟 副 主 编:王 琼 折义强 柳 ...
2
前 言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万里长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奇观。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以其时代最多、长度最长、分布地区最广...
3
目录
目 录 编 委 会 前 言 专题研究 古老长城焕发新活力 一、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二、长城蕴含着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三、长城蕴含着守望和平、开放...
4
专题研究
...
5
古老长城焕发新活力
董耀会 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这些巍然屹立、连绵起伏的建筑及遗迹,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国...
6
一、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两千多年的长城修建史,将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展现在世人眼前。自诞生之初,长城就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几乎同步。在这个过程中,长城作...
7
二、长城蕴含着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长城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见证了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坚守边疆的毅力和意志。构筑长城的每一块砖石都很普通,其中却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记载着他们...
8
三、长城蕴含着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
中国人为什么投入庞大的人力和物力修筑长城?因为长城是预防战争的有效手段。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大国,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的需要始终迫切。这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持...
9
四、长城作为系统工程,有着利国利民的作用
长城保护,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受自然侵蚀风化、人类生产生活和历史环境变迁等多重因素影响,保留至今的长城出现损毁或局部坍塌情况。目前,国家层面的长城保护体系...
10
五、让长城“可观可感可用”
长城的重要价值既需要保护、弘扬,也需要开发、利用,让长城“可观可感可用”,增进公众对于长城的深度理解与认同。寻找文旅深度融合节点。长城沿线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文物文...
11
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的考古新发现
陈永志 在中国的正北方,横亘着一条茫茫的青色屏障,它就是中国史书中经常记载的古阴山,也就是现在的大青山。它东起晋北,西与河套地区的狼山衔接,成为中国北方草原游牧...
12
长城文化的若干理论问题
翟 禹...
13
一、中华长城文化符号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这既是事关提升和改进我国民族工作,也是集中阐释和展...
14
二、从长城精神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高屋建瓴地凝练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这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15
三、挖掘长城文化资源 丰富北疆文化品牌内涵
2023年7月5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提出要“着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
16
长城建筑工程考察:以内蒙古长城为例
王大方 我国长城工程艰巨,规划严谨,设计复杂,在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创造了不朽的业绩。长城建筑风格多样,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我国长城资源分布在北京...
17
一、长城工程的战略规划与组织实施
(一)战略规划、纵深防御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的防御工程,在修筑长城之前先要进行战略规划,只有在重要地区构建纵深防御体系,才可以确保国家的长久和平与安定。...
18
二、长城的施工方法
(一)“因地形,用险制塞” “因地形,用险制塞”即利用自然山体的险阻筑长城以设防,这是秦大将蒙恬修筑秦长城所用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故为后代长城...
19
三、修长城的劳动力来源
(一)戍边士卒是筑长城的主力 修长城的劳动力以戍边士卒为主。《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始皇北逐匈奴后,以戍边的三十万大军修筑长城,历时九年完成。《金史·张万公传...
20
四、修筑长城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
(一)石块垒砌,版筑为墙 内蒙古长城的城墙或以不规则的石块垒砌成石墙,或者用版筑夯为土墙。战国时期,内蒙古地区的赵、燕长城均采用版筑夯土墙的方法来建长城。这也是...
21
五、修筑长城烽火台的方法
(一)运土搭台,填土夯筑 修筑长城烽火台的方法是先把泥土运到台址附近,然后在长城台址旁择一高地,建一条土筑栈道。长城修筑工匠们推车抬筐把土从栈道上运到台址处,填...
22
六、内蒙古秦长城上的匈奴岩画
近年来,内蒙古在维修位于阴山乌拉特前旗阴山地区小佘太秦长城时,在长城上下发现了4处共计70余幅岩画。古老的岩画与长城相融汇,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体现了长城内外的民...
23
和林格尔明长城初探
吴 欣 在和林格尔东南部山区,可见雄伟连绵的明长城。由于此段长城地处晋蒙交界处人烟稀少的山区,再加上当地文物部门及所在区域老百姓自觉的保护,因此,长城城墙、马面...
24
一、明长城的建设
据历史记载,明朝为了防御蒙古、女真等族的南下进击,对北方的防务非常重视,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在明朝的200余年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和加固,从而修筑了中...
25
二、和林格尔域内的明长城
明代称长城为“边”或“边墙”,因功能、规模和建筑时间不同又分为“大边”“小边”或“主边”“次边(二道边)”等,在重要的关隘险要地段还修筑有好几道边墙,多的达十几...
26
三、明长城上几处关口的形成
关口是指关的出入口或来往必经的处所。从自然形态上讲,关口所在地一般为两山夹峙,中为孔道,往往是在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地貌形态;从人文意义上讲,只有当人类经过不断探索...
27
一条考古文化长廊
项 尚 浑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郭家窑村,向北流经右玉县,出杀虎口转而向西进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在清水河县岔河口注入黄河。浑河干流全长约2...
28
一、古城遗迹
(一)明代玉林卫及汉代武成县遗址 在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榆林城村,有一座古城遗址,这就是明朝玉林卫古城遗址,其南部叠压着汉代武成县,古城遗址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
29
二、古墓葬
(一)新店子东周墓地 1999年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小板申村西北发现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氏族墓地,取得了许多重要文物资料。...
30
三、古村落遗址
(一)秦家二十七号遗址 遗址位于浑河南岸之大红城乡秦家二十七号村西南约0.5千米处,北距浑河不到5千米。该遗址处在一山丘之中部,地势略作南高北低,呈台地状;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