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研学旅行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一)体验冰冻黄河游 探秘千年古瓷窑
2022年2月6日,由呼和浩特市北极星户外运动俱乐部、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组织了近20名学生和家长,来到清水河县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在塞外冰天雪地体验冰雪带来的乐趣,感受不一样的寒假。此时,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

图1 学生和家长参加清水河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体验冰冻黄河游活动 北极星队友/摄影

图2 冬雪捕鱼为研学旅行带来了乐趣 高晓梅/摄影
来自呼和浩特市不同小学和中学的学生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自如滑行在宽阔、洁白的冰面上。丰富的活动、精彩的讲解,让学生和家长在游玩中增长了课外知识,锻炼了身体,体会到了冰雪文化浓厚的氛围。
正当大家欣赏美景游玩之际,一声呼喊:“好大的黄河鱼哎!”大家纷纷凑到捕鱼人跟前,此时捕鱼人正在下手收网,这是领队石伟东特意安排的冬天黄河捕鱼的现场互动环节。
来到老牛湾,同学们不仅仅看到了黄河、长城,更了解了黄河、长城背后的历史。孩子旅行的过程,也是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内涵提升的过程。

图3 高晓梅为大家讲解瓷窑历史 王东麟/摄影
“体验冰冻黄河游”的快乐未消,同学们又参加了“探秘千年古瓷窑”活动。清水河县黄河岸畔的窑沟乡黑矾沟明清古瓷窑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山沟里。黑矾沟制瓷业兴起发展约在明代中后期,到清朝乾隆年间已有一定规模。
夕阳西下人西辞,黄河瓷窑送我行。感受厚重人文历史、体验黄河风情,尽在其中。
(二)体验端午传统文化 探寻明长城老故事
2022年6月3—4日,由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主办,KIVI自然探索团队承办的“体验端午传统文化 探寻明长城老故事”——2022夏季“爱我中华,护我长城”亲子营研学活动在清水河老牛湾长城脚下杨家川举行。
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满族小学、民族实验学校、先锋路小学、金字塔幼儿园的家长和同学一行29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清水河县黄河大峡谷——杨家川峡谷位于老牛湾景区东侧水域,全长6千米,这里山高水秀,峡谷悠长,非常适宜开展代替端午传统活动划龙舟的皮划艇运动。同学和家长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启了皮划艇8千米往返。
活动结束后,主办方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龙舟手工制作项目,与同学们一起制作“中国传统龙舟”。
6月4日,大家来到清水河县北堡乡长城脚下口子上村,举行“爱我中华,护我长城”各种活动。
此次体验端午传统节日、长城保护及长城文化传播活动,引导学生们树立保护长城理念,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为传承长城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考察武川县汉长城遗址
2024年3月5日,伴着徐徐清风,45位长城爱好者齐聚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到访汉长城遗址。武川县文管所原所长武明光带领他们沿着长城的印迹一路前行。武明光介绍说:汉代是长城修建里程最长的朝代,在呼和浩特北部17千米处与武川交界的白道岭上的坝顶村南,有一条白道岭长城。这条长城既不与大青山南麓的赵长城连接,也不与北麓的秦汉长城相会,而是一条单独的长城,烽燧骑在长城墙上或分布在长城内外,千百年风沙侵蚀,汉代烽燧已变成尖状或馒头形。
顺着武明光所指的方向看去,同学们看到眼前的长城遗址如今已被历史的风雨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仍威武雄浑,苍凉悲壮。

图4 长城爱好者实地考察武川汉长城,了解长城历史 高晓梅/摄影
(四)学习《呼和浩特市长城保护条例》
2023年1月1日,《呼和浩特市长城保护条例》施行,细化了各级政府、文物部门及其他部门的保护责任,明确了呼和浩特市长城保护工作的具体要求。《呼和浩特市长城保护条例》实施后,笔者第一时间就到清水河县的长城脚下,将消息传达给那里的长城保护员和小志愿者们,他们相互交流分享这一份喜悦。大家表示:《呼和浩特市长城保护条例》的实施,对于基层的长城工作者很有意义,有了它作为制度保障,他们开展工作时就更顺畅了,也提升了全社会对于长城资源的保护意识,让参加研学的同学们更加懂得保护长城的意义。
“长城研学之旅”以长城为载体,通过长城研学实践的方式传播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在学生、家长和教师心中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用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的话说:长城为研学旅行提供课程内容,是希望能在学生的心中播撒种子,播撒和平的种子、播撒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种子、播馓智慧文明的种子、播撒敬畏自然的种子。

图5 在长城研学活动中,长城志愿者宣誓
跟着课本去旅行,让孩子们在研学旅行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所探寻和追求的方向。
(高晓梅,内蒙古文物学会特聘专家,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特聘智库专家,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