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天老爷坝
老爷坝地处晋蒙边塞,距杀虎口关隘40千米。
历史上的晋蒙交界地带,一直是民族纷争的焦点。秦汉时期,北有匈奴。匈奴之后,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诸族迭相崛起于北方。五代十国之后,这一带又成为两宋王朝同契丹族之辽国、女真族之金国、蒙古族之蒙古汗国,以及明王朝同蒙古族之瓦剌部、鞑靼部乃至满族激烈争战之场所。进入清代,战事有所缓和。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土匪横行,老百姓生灵涂炭。1937年日本侵略者封锁了和杀路,控制了晋蒙交通。1938年,因容留八路军伤员,老爷庙门楼被日军放火烧了一次。1945年到1948年,解放战争打响,硝烟再起。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才终于见到了和平的曙光。
老爷坝地处高山峡谷,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冷兵器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实属“雁塞重关”。自汉代以来,千年历史长河中,这里发生的战争无数,伤亡的人马无数。曾几何时,古道上战马嘶鸣,旌旗蔽空,行人刁斗暗,烽火连天际,千军万马呼啦啦而来,又呼啦啦而去,古战场上留下了斑斑血迹……
《和林格尔县志·军事》(433页)记载:“1938年农历3月,东北军爱国将领何柱国率本部骑兵,从河曲、偏关经清水河挺进和林东部山区,配合傅作义部进攻绥远。3月27日晚,何军在头铺梁袭击日军,用手榴弹炸死敌人10多名。28日日军调集驻右玉的米三部队300多人进行报复,在茶坊、一间房、佛爷沟进行烧杀抢掠,残杀村民13人。为了讨还血债,狠狠打击侵略者,何军29日组织掩护百姓撤离隐蔽,诱敌紧追,部队向西挺进。30日何军退至老爷庙、坝梁一带,将部队埋伏在坝梁两侧山头。日军钻进坝沟伏击圈后,何军从两面山头上冲下来,打得日军昏头转向,不知所措,死伤百余人,其余逃窜山西右玉,打了一次标准的口袋仗。”此次战役国军也死伤不少。
马九小老人回忆说,村里人掏窑洞、筑板墙、打窨子、取垫圈土,经常发现乱葬坑及成堆的无名尸骨,河道里、山坡上、耕种的田地里经常能发现铜镞、骨镞、铁戈、匕首、弹壳、马镫、古币等与战争有关的金属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