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措施及主要成效
(一)制度建设与工作保障
和林格尔剪纸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剪纸文化形态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一直是处于自生自灭、依附民俗而生的状态。1998年,和林格尔县成立专门剪纸抢救、保护、组织——和林格尔剪纸学会,深入、持续开展原生性抢救,积累了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和林格尔剪纸取得长足发展。进一步完善剪纸传承、抢救、保护和发展创新机制,如每年制定本年度开展工作的可行性制度,包括对传承人本年度开展传习的奖惩制度,对社会力量开展的剪纸调研、开发制定的鼓励制度等等,有效地促进了整体剪纸文化事业的推进和开展;在机构队伍建设上,有效有力健全保护单位和林格尔剪纸学会的队伍建设,落实到以自然村为面,以农(牧)户+会员为点的整体网络化管理,在全县重点剪纸产地都设立有工作站,畅通剪纸联络;此外,学会还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为顾问,定期指导剪纸传承保护工作,有力保障传承保护不变形、不走样;在经费保障上,和林格尔剪纸主要是自筹资金和社会赞助。但是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投入的加大,和林格尔剪纸的传承、抢救事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如2019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给予和林格尔剪纸中国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专项资金支持。
(二)记录建档与学术研究
独特而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和积淀为珍贵的和林格尔剪纸的传承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沃土。为了能够全面掌握和林格尔剪纸历史文化遗存,抢救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1994年开始,尤其是剪纸学会成立以来,剪纸学会开展了面向全县的地毯式的抢救、普查工作。开展和林格尔剪纸的普查在和林格尔剪纸学会组织下有序开展,以乡镇自然村为基本点,长期深入农户进行调查和记录,通过细致科学的抢救,发现了5300余名剪纸传承人,其中有1800余名60岁以上的重点传承人被列入专题记录在册,她们的剪纸作品、口述史、图片音像等珍贵资料得到有效记录和保护并入档,其中剪纸抢救性记录文字110余万字,各类珍贵民俗图片20余万张(幅)被制作成电子版进行数字化档案保护,为子孙后代和现代剪纸创新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原创资源。和林格尔剪纸抢救、保护模式被众多专家学者誉为全国剪纸保护的典范。
随着对和林格尔剪纸传承抢救保护工作的科学深入开展,对和林格尔剪纸文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同时社会各界对和林格尔剪纸文化热切关注,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学术成果,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先后公开出版、发行了10余种不同版本的有关和林格尔剪纸专集,其中和林格尔剪纸学会还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的筹划、编撰工作,并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重点抢救工程成果,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部剪纸专项集成,在学术界取得重要学术成果。除此之外,还有360余件(篇)作品、论文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等全国各类刊物、报纸、专辑上刊登、发表。和林格尔剪纸学会组织参加市级以上各种剪纸展280多次,入选剪纸作品2600余件,获奖500多件,其中,国家级金奖、特等奖、一等奖50多次以及包括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和内蒙古艺术创作最高奖“萨日纳奖”等。目前,和林格尔剪纸已成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一张闪亮的特色文化名片。
(三)传承活动
为了让濒临消亡的和林格尔剪纸能够得以世代延续,和林格尔剪纸学会开展了长期针对农(牧)区以劳动妇女为主体传承的“冬眠式”抢救保护工程。主要方法就是进行地毯式普查、登记,学会以重点剪纸户为单位开展全年跟踪式主体性记录、指导、服务,让这些老一辈传承人把自己掌握的古老剪纸文化信息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传承下来,变成剪纸和口述史记录,这一方法几十年不曾中断。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种激活本原地域剪纸传承的力度和方法不断被深入完善和加大,把深藏在民间和残留民俗生活中的剪纸文化信息充分发掘出来。积极有效地开展剪纸进校园等活动,为青年一代学习剪纸、传承剪纸文化提供原始剪纸文化资源。这种传承是以确定的(自然)村庄中的重点老一辈传承人帮带一名或多名青年传承人的方式进行的,可行性强,如此,常年以来形成良性循环,使和林格尔剪纸传承目的性强,传承有序而不乱,传承的文化层次清晰而准确。
(四)传播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让宝贵的和林格尔剪纸文化得以广泛深入传承,让广大民众充分享受到这一地域文化珍贵成果,和林格尔剪纸学会积极开展对和林格尔剪纸的宣传展示活动,通过在各种文化活动、现场等制作剪纸文化宣传资料、现场传承人剪纸展示传统技艺等方式,让剪纸文化零距离与现代社会接触。多年来,和林格尔剪纸学会开展剪纸进校园达2600余次(场),并在重点学校对美术教师、学生长期开展科学剪纸培训,让青年一代感知、学习、理解古老文化信息,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培育民族文化情感为宗旨,取得了卓越成效。受和林格尔剪纸抢救保护模式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域内和周边省市地区多次组织剪纸个人或团队前往和林格尔考察、交流、学习,有效地推动了剪纸文化事业的科学发展。

图13 《老箭手》 段建珺作 17cm×26cm宣纸
(五)其他活动
在探索原生性抢救的同时,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剪纸文化形态和成功抢救、保护个案,和林格尔剪纸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中国非遗文化在当代传承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随着当前国家对非遗文化事业的不断重视,和林格尔剪纸积极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开展中。如近年来配合国家实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和林格尔剪纸多次代表中国剪纸和非遗文化远赴丹麦、瑞典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剪纸培训和交流,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和林格尔剪纸用剪刀和纸讲述着精彩的中国故事、内蒙古故事、和林格尔故事,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和林格尔剪纸学会在剪纸传承保护发展的各项举措都紧跟国家相关策略,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念,努力把剪纸优秀成果融入现代生活,为人民和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