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边长城与圣山
刘建国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和林格尔县、凉城县与山西省的右玉县交界的长城边上有一个村子叫十三边村。十三边村北有座高耸入云的孤立山峰,当地人称此山为圣山。十三边村的十三边长城和紧邻其旁的圣山一直流传着一些具有神秘色彩的传说故事。
先说圣山。十三边长城边的圣山位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凉城县和山西省右玉县交界处,在和林格尔县的一侧,坐落于羊群沟乡和新店子镇东。这里有个三十八村傍长城而建,却分为口里三十八村和口外三十八村。曾传说本地一农妇上房引烟囱,一不小心滑落从山西跌到了内蒙古。
十三边村旁圣山拔地而起,无依无托,不与山势连绵,不和峰峦相结,孤然矗立, 自得天成。圣山三面如刀削,只有东侧凿有石梯攀岩通峰顶。圣山顶上平展一面,约300平方米,中部裂开一条石缝形成“神泉”一眼,流淌清流一股。神泉长约1米,宽约0.34米,深13~17厘米。当地传说天庭仙女久见人间战乱,世间生灵涂炭,常怀恻隐之心。一次人间又是战鼓轰鸣,人马厮杀,仙女悲情之泪夺眶而出,正巧一滴眼泪滴落于圣山之顶,顶上立马现出一汪水坑。这个神泉的神奇就在于水丰年不外溢,枯水年未干涸,冬天不冻,常年流淌,清澈见底,水流不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质特甜,用其洗手洗脸绵如敷膏。

图1 十三边长城与圣山
还有一个传说是王母娘娘闲来无事在御花园散心,见园内灵芝草缺水枯萎,便提水来浇。没走几步脚下一滑,将桶内水溅出几滴,其中一滴恰好落在圣山顶上,坚硬的岩石顿时被砸出一个水坑。后来人们发现只要喝了水坑的水和吃了圣山上的花草,可以包治百病。神水泡花、包治百病的消息传播开来。不想引来一个盗宝的大盗。一天大盗来到圣山用瓶子偷装了一瓶泉水,下山时一对羊倌将其拦住,问他上山干什么?大盗一时支支吾吾,神色慌乱,躲躲闪闪,这更加引起了羊倌的怀疑。大羊倌示意小羊倌上圣山看看,当小羊倌急告泉水只剩了半池时,大羊倌立马发怒,挥起放羊铲便打。大盗举手来挡,手中装水的瓶子被一铲子打得粉碎,水滴四溅。大盗盗宝未成,落荒而逃。而瓶水溅在圣山半山腰的许多地方生出了许多的小泉眼。至今圣山半山腰处仍能见到这些小泉眼。
当地人说,早年间这圣山平台上曾建过寺庙和戏台。庙建在神泉上,戏台盖在平台的南端。平台上演戏时,不管有多少人上去看戏,圣山上都能放得下。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戏台被拆了,庙也被毁了,只留下一口几百斤重的庙钟。20世纪60年代“破四旧”时庙钟被彻底捣毁。
再说十三边。十三边既是长城之名也是村庄之名。据说当年修长城时,计划将圣山圈在长城内侧,但头天修完了长城,第二天即发现圣山跳出了长城外侧,于是重修长城,再次圈入圣山。但次日圣山依然出现在墙外。就这样修了跳,跳出了再圈,如此这般前前后后修了十三次仍未能如愿。于是圈圣山的长城后来叫成了“十三边长城”,修长城人居住的村庄叫成了“十三边村”。
其实在当地还流传另一个“贪官圈圣山”的故事版本。话说圣山的北边有一个县,这个县官很贪婪,对他治下的地方百姓欺压、搜刮,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便开始纷纷逃离此地。在圣山的南侧则风清气朗,五谷丰登,逃来的人便在这里定居生活。贪官一看人都逃光了,既当不成官也贪不到财,不甘心,便想了个“苦伶仃”的办法,想把圣山圈到自己的辖区。于是县官调来兵丁,又四处抓捕了一批民夫,趁夜静更深时鞭笞民夫们沿圣山南边筑起一道墙,将圣山圈入自己的地盘。可是不知为什么晚上筑起的高墙,第二天太阳出来,那道高墙像冰雪融化一般垮掉了。县官不死心,连续筑了十三个晚上,却始终也没能将圣山圈在墙内。当筑第十四道墙时县官突然暴病身亡。县官死了,那些修墙的民夫们因眷恋这处神山宝地,便在这里住了下来, 日久成村。又无村名,便依十三道坍塌的高墙遗址起名为“十三边村”。
(刘建国,清水河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