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理化特性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颜色

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的颜色。动脉血中血红蛋白较多,呈鲜红色;静脉血中红细胞含去氧血红蛋白较多,呈暗红色。空腹血浆清澈透明,进餐后,尤其摄入较多的脂类食物,血浆中因悬浮脂蛋白微滴而变得混浊。因此,临床作某些血液化学成分检测时,要求空腹采血,以避免食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二)血液的比重

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0,红细胞的比重为1.090~1.092。因为不同血细胞及血浆比重存在差异,故采用离心的方法可将血液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分离,分别获取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等不同成分。

(三)血液的黏度

液体的黏度是由于液体分子的内摩擦形成的。正常的血液和血浆的相对黏度分别为4~5和1.6~2.4,其值的大小分别取决于红细胞数和血浆蛋白的含量。

(四)血浆的pH

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血浆pH主要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NaHCO3/H2CO3的比值,通常此比值为20。血浆pH保持相对恒定对机体的生命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在病理情况下,如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产生过多,超过了血液缓冲对的缓冲能力,机体不能将过多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及时排出,将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