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脊神经
脊神经连于脊髓,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共31对,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及1对尾神经。
每条脊神经干都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前根含传出纤维(运动纤维),由脊髓灰质的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构成;后根有一膨大的脊神经节,节内含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其中枢突组成后根,周围突构成脊神经的传入纤维(感觉纤维)。可见,每条脊神经都是含有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的混合神经(图12-2-2)。
脊神经干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和后支。后支细小,分布于躯体背面的深群肌和皮肤。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及四肢的皮肤、肌肉、关节等。除胸神经前支在胸、腹部保持节段性外,其余的脊神经前支均分别交织成脊神经丛,即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再由这些丛发出分支至各自分布的区域。
图12-2-2 脊神经组成示意图
图12-2-3 颈丛的位置
(一)颈丛
1.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段深面,中斜角肌前方(图12-2-3)。
2.颈丛的分支 颈丛的分支包括皮支和肌支。
(1)颈丛皮支:集中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浅出后(图12-2-4),呈放射状分布于枕部及耳郭附近至颈外侧下部、胸壁上部及肩部的皮肤。
(2)颈丛肌支:主要有膈神经。
膈神经为混合性神经。从颈丛分出后经前斜角肌前面下降入胸腔。其运动纤维支配膈的收缩,感觉纤维分布于心包、胸膜和膈下部分腹膜。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肝、肝外胆道和胆囊表面的腹膜(图12-2-5)。
图12-2-4 颈丛的皮支及分布
图12-2-5 膈神经
膈神经损伤可致同侧半膈肌瘫痪、呼吸减弱。膈神经受刺激时可产生呃逆,肝胆疾病发作时常出现右肩部牵涉痛。
(二)臂丛
1.臂丛的组成和位置 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臂丛位于颈根部,穿斜角肌间隙,经锁骨下动脉后上方、锁骨后方入腋窝。臂丛在锁骨中点后方分支较集中,位置较浅,是锁骨上臂丛阻滞的麻醉部位(图12-2-6、图12-2-7)。
图12-2-6 臂丛的组成及其分支
图12-2-7 臂丛及其分支
2.臂丛的分支
(1)腋神经:腋神经自臂丛发出后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图12-2-6、图12-2-8)。肌支支配三角肌,皮支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上部皮肤。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时易损伤腋神经,形成“方肩”。
(2)肌皮神经:肌皮神经自臂丛发出后行于臂前群肌之间,肌支支配臂前群肌,皮支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图12-2-6、图12-2-7、图12-2-9)。
图12-2-8 腋神经的分布
图12-2-9 肌皮神经的分布
(3)正中神经:正中神经自臂丛发出后,沿肱二头肌内侧缘伴肱动脉下行到肘窝,在臂部一般无分支,然后行经前臂正中,在前臂前群肌之间下降至手掌。正中神经的肌支分布于前臂前群的大部分肌、手肌的外侧群。其皮支分布于手掌桡侧2/3的皮肤和桡侧3个半指掌面及其背面中节和远节的皮肤(图12-2-6、图12-2-10)。正中神经损伤易发生于腕部及前臂,正中神经损伤后可引起“猿手”(图12-2-11)。
图12-2-10 正中神经的分布
图12-2-11 正中、尺,桡神经损伤表现
(4)尺神经:尺神经自臂丛发出后在肱二头肌内侧伴随肱动脉下行至臂中部,向后下至肱骨内上髁后方,经尺神经沟至前臂前区(图12-2-6、图12-2-12),再伴尺动脉下行至手掌。
尺神经的肌支分布于前臂前群一块半肌、手掌内侧和中间肌群。其皮支分布于手掌尺侧1/3、尺侧1个半指的皮肤和手背尺侧半、手背尺侧2个半指的皮肤(图12-2-12)。尺神经损伤易发生在肱骨下端尺神经沟处,如肱骨内上髁骨折易损伤尺神经,引起“爪形手”(图12-2-11)。
(5)桡神经:桡神经自臂丛发出,粗大,在腋窝位于腋动脉后方(图12-2-6),紧贴肱骨桡神经沟旋向外下,至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深2支(图12-2-13)。
图12-2-12 尺神经的分布
图12-2-13 桡神经的分支
桡神经皮支分布于臂、前臂背侧和手背桡侧半及桡侧2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皮肤,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及所有前臂后群肌。桡神经损伤易发生在臂中部桡神经沟处,出现“垂腕”征(图12-2-11)。
(三)胸神经前支
胸神经前支共12对,第1~11对称肋间神经,位于相应肋间隙中,第12对称肋下神经,位于第12肋下方。除第1对部分参加臂丛、第12对部分参加腰丛外,其余均不参加神经丛,单独走行。
肋间神经肌支分布于肋间内、外肌和腹前外侧壁诸肌,皮支分布于胸壁、腹壁的皮肤及胸膜、腹膜的壁层(图12-2-14)。
图12-2-14 肋间神经的分布
图12-2-15 胸神经前支的皮支节段性分布(蓝色区域所示)
胸神经前支在胸、腹部呈明显的节段性分布,其分布由上而下按顺序排列:T2分布于胸骨角平面;T4分布于乳头平面;T6分布于剑突平面;T8分布于肋弓最低点平面;T10分布于脐平面;T12分布于脐和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临床上常利用这一规律推断脊髓损伤的节段,测定麻醉平面的范围(图12-2-15)。
(四)腰丛
1.腰丛组成和位置 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组成。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其分支自腰大肌周围穿出(图12-2-16、图12-2-17)。
图12-2-16 腰丛的组成及其分支
图12-2-17 腰丛的分支
2.腰丛的分支
(1)股神经:股神经是腰丛最大的分支,自腰大肌外侧缘穿出,在腰大肌与髂肌之间下行,经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深面进入股三角内(图12-2-17、图12-2-18)。肌支支配股四头肌及缝匠肌等,皮支主要分布于股前皮肤、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
股神经损伤可致股前肌群瘫痪,不能伸膝,出现行走时抬腿困难等症状。
图12-2-18 股神经的分布
图12-2-19 闭孔神经的分布
(2)闭孔神经:闭孔神经自腰大肌内侧缘穿出,贴盆腔侧壁内面前行,穿出盆壁后至大腿内侧,分前、后两支分布于大腿内侧群肌和大腿内侧的皮肤(图12-2-19)。
图12-2-20 骶丛的组成及其位置
(五)骶丛
1.骶丛组成和位置 骶丛由第4、5腰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和全部骶、尾神经前支组成,是全身最大的神经丛,位于盆腔内,骶骨及梨状肌前面(图12-2-20)。
2.骶丛的分支 骶丛的主要分支有: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和坐骨神经(图12-2-21)。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后,经臀大肌深面、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下降达股后区,从股后群肌深面下降至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图12-2-22)。坐骨神经本干在股后区分布于股后群肌和髋关节。
1)胫神经:胫神经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沿中线下行入腘窝,与腘血管伴行,穿至小腿比目鱼肌深面下行,至内踝后方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图12-2-23)。胫神经主要分布于小腿后群肌及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皮肤。
图12-2-21 骶丛的分支
图12-2-22 坐骨神经的分支
胫神经损伤时可致足底感觉迟钝或丧失。出现足不能跖屈,足内翻无力,不能屈趾,形成“仰趾足(钩状足)”(图12-2-24)。
2)腓总神经:腓总神经沿腘窝上外侧缘下降(图12-2-25),绕腓骨颈外侧向前达小腿前面,分为两支:一支为腓浅神经,下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并支配此二肌,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浅出,分布于小腿前外侧、足背及第2~5趾背面的皮肤;另一支为腓深神经,下行于小腿前群肌深面,经踝关节前方至足背,支配小腿前群肌,分布于足背肌和第1~2趾背相对缘的皮肤。
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易受损,表现为足不能背屈,不能伸趾,足下垂且略有内翻,行走时呈“跨阈步态”,小腿外侧、足背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因小腿后群肌的牵拉,出现使足跖屈内翻状态,呈“马蹄内翻足”(图12-2-26)。
图12-2-23 胫神经分支
图12-2-24 钩状足
图12-2-25 腓总神经分支
图12-2-26 马蹄内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