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躯干骨及连结
成人的躯干骨是由26块椎骨、12对肋和1块胸骨组成。它们分别参与脊柱、胸廓和骨盆的构成,具有支持、运动和保护作用。
(一)脊柱
脊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分颈、胸、腰、骶及尾5段,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它们借韧带、软骨和关节连成一个完整的脊柱。
1.椎骨 成人的椎骨共26块,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和1块尾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为不规则骨,每块椎骨均有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组成。椎体位于椎骨的前方,呈短圆柱状,表面密质较薄,内部充满松质。上、下面粗糙,借椎间盘与相邻椎骨相连结,它是脊柱承重的主体,因此,从颈椎到腰椎,椎体的横断面积逐渐增大。
椎弓是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共同围成椎孔,所有椎孔相互连通形成椎管,其内容纳脊髓。椎弓与椎体相连接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其上方有较浅切迹称椎上切迹,其下方有较深切迹称椎下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椎弓后部宽厚呈板状称椎弓板,从椎弓板上发出7个突起:棘突1个,正中向后突起;横突1对,向两侧突起;上关节突1对,从椎弓根和椎弓板结合处向上突起;下关节突1对,从椎弓根和椎弓板结合处向下突起。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关节(图5-1-6)。
图5-1-6 椎骨的形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椎骨除上述一般形态外,不同部位的椎骨具有各自的特点。
1)颈椎(图5-1-7):椎体相对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椎孔相对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根部有一孔称横突孔,其中上6位颈椎的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棘突末端分叉(第1、7颈椎除外)。
第1颈椎:又称寰椎(图5-1-8)。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组成。侧块上面各有一椭圆形的关节面,与颅骨枕髁形成寰枕关节。
第2颈椎:又称枢椎(图5-1-9)。在椎体上方伸出一指状突起称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
第7颈椎:又称隆椎(图5-1-10)。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稍低头时,在颈后正中线上很容易看到和摸到,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2)胸椎(图5-1-11):椎体横断面呈心形,12个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椎孔相对较小,呈圆形;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胸椎两侧与肋骨相连接,故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均有小的关节面,分别称上肋凹、下肋凹和横突肋凹。
图5-1-7 颈椎 图5-1-10 隆椎
图5-1-8 寰椎
图5-1-9 枢椎
图5-1-11 胸椎
3)腰椎(图5-1-12):椎体粗大,横断面呈肾形;椎弓发达,椎孔较大呈三角形;上、下关节突粗大,关节面基本呈矢状位;棘突宽大呈板状,几乎水平后伸,末端圆钝。棘突间隙较宽,临床上利用此间隙进行腰椎穿刺术。
图5-1-12 腰椎
4)骶骨:成人骶骨呈倒三角形,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分骶骨底、侧部、骶骨尖、盆面和背侧面(图5-1-13、图5-1-14)。
图5-1-13 骶骨、尾骨前面观
图5-1-14 骶骨、尾骨后面观
5)尾骨:由3~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一般30~40岁才融合。尾骨形体较小,上与骶骨尖相连接,下端游离称尾骨尖(图5-1-13、图5-1-14)。
2.椎骨的连结 各椎骨之间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等相连(图5-1-15)。
图5-1-15 椎骨间的连结
(1)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板,由髓核和纤维环两部分构成。髓核位于中部,是柔软的胶状物质。纤维环围绕髓核呈多层同心圆排列,坚韧而有弹性。椎间盘具有连结、缓冲的作用,并使脊柱做各方向的运动。由于纤维环前面较厚,后面较薄。因此,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从后外侧脱出,突入椎间孔或椎管,压迫脊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神经痛等临床表现,称椎间盘脱出症。
(2)韧带:连结椎骨的韧带有长、短两类。有加强椎骨和椎间盘之间连接的作用,并能限制脊柱的过度运动。
(3)关节:椎骨之间借上、下关节突形成关节连结。
3.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
(1)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与负重增加有关。
(2)后面观:颈椎棘突短,胸椎棘突斜向后下方,腰椎棘突水平后伸。
(3)侧面观:可见4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图5-1-16)。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增强了脊柱的弹性,在行走和跳跃时可减轻对脑和脏器的冲击与震荡,并有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
图5-1-16 脊柱的整体观
脊柱具有支持体重,保护脊髓和内脏器官的功能,还可作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由于颈、腰段的活动范围较大,因此受损伤机会也较多。
(二)胸廓
胸廓由1块胸骨、12对肋、12块胸椎及其骨连结组成。
1.肋 肋由肋骨(图5-1-17)与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的前端直接与胸骨连接,称真肋。第8~10对肋的前端不直接与胸骨连接,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的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相连,形成肋弓,为重要的体表标志;第11~12对肋的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
图5-1-17 肋骨
图5-1-18 胸骨
2.胸骨 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前凸后凹,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的突起,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体表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图5-1-18)。
3.胸肋关节 胸肋关节由第2~7肋软骨与胸骨相应的肋切迹构成,属微动关节。第1肋的前端借软骨直接连于胸骨柄的第1肋切迹。
4.胸廓的整体观及其功能
(1)胸廓的整体观:成人胸廓近似圆锥形,上窄下宽,横径大于前后径。胸廓上口由胸骨柄上缘、第1对肋及第1胸椎体围成,向前下倾斜,为颈部与胸腔的通道。胸廓下口由胸骨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肋及第12胸椎围成。左、右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肋间隙(图5-1-19)。
图5-1-19 胸廓的前面观
(2)胸廓的功能:胸廓有支持躯干、保护胸腹腔器官和参与呼吸运动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