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一、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血浆的含水量约为93%,其中溶解有多种电解质(Na+、Cl-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营养物质、激素、代谢产物等)和一些气体分子(O2、CO2等)。血浆中电解质的浓度和组织液基本相同。

血浆的一类重要成分是血浆蛋白。因为血浆蛋白的分子量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故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很低。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3类。正常成人血浆中蛋白含量为65~85 g/L,其中白蛋白为40~48 g/L,球蛋白为10~30g/L,纤维蛋白原为2~4g/L。白蛋白与球蛋白浓度的比值(A/G)为1.5~2.5。肝脏疾病常常导致A/G比值下降或倒置。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有:①调节血浆胶体渗透压和pH: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蛋白质产生。肝脏合成的白蛋白含量的下降或肾脏疾病所致白蛋白的大量丢失,均可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水分向组织间隙渗出,从而产生水肿。正常人血液的pH在7.35~7.45,血浆蛋白质可组成缓冲对参与维持血液pH的相对恒定。②运输功能:血浆中那些难溶于水或易从尿中丢失,易被酶破坏及易被细胞摄取的小分子物质,往往与血浆中一些蛋白质结合在一起运输。如运铁蛋白是由1分子脱铁运铁蛋白与2个Fe3+结合而成,其主要功能是结合运输Fe3+至肝、骨髓等组织储存,防止铁随尿排泄丢失。③免疫功能:机体对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可产生特异的抗体,血液中具有抗体作用的蛋白质称免疫球蛋白(Ig)。Ig由浆细胞产生,能识别并结合特异性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从而消除抗原对机体的损伤。④凝血与抗凝血功能:多数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属于血浆蛋白质,且常以酶原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后发挥生理功能(见本章第四节)。⑤营养作用:血浆蛋白质可作为营养物质被分解为氨基酸用于组织蛋白质更新或用于氧化分解供能及转变为其他含氮物。

血液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物质称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氨、肽、胆红素等,这些化合物中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和核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可经血液运输到肾,随尿排出体外。当肾功能障碍影响其排泄时会导致其在血中浓度升高。

拓展视野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采集全血不加抗凝剂离心后,血液分为两层,下层为凝固的血块,上层为淡黄色清亮的液体,此液体即为血清。血清与血浆最主要的区别是血清中缺乏凝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