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十四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植入的概念、时间、过程和部位;蜕膜的概念和分部;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胎膜的组成、胎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熟悉:受精的部位、时间、过程及意义;卵裂的概念。

了解:男、女生殖细胞的发生和成熟。

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在标本或模型上指出受精、植入的部位及二胚层、三胚层的结构。

学会:胚胎龄和预产期的推算;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宣教。

情景与思考

情景

人类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神奇的生物体,人体从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经过十月怀胎,随着一声啼哭降临于世。我们的身体深处隐藏着如成片森林般的细胞,而这最初的细胞就是受精卵,它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小生命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神奇而有趣的问题一起来探究人体发生的奥秘,即胚胎的发生。

思考

1.受精的意义是什么?受精卵何时植入?

2.人体胚胎发育的分期及胚胎早期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3.胎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哪些?

人体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发育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受精是一个新个体诞生的标志,以后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直至分娩。我们把在母体内这个新个体的产生、孕育的过程称妊娠。以月经龄来计算要持续280天,以受精龄来计算,人胚的发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经历约266天(38周),逐渐发育成一个成熟的胎儿。通常分为:①胚胎期:从受精至第8周末。此期末胚体的各器官、系统原基已经建立,胚胎已初具人形。②胎儿期:从第9周至出生,此期内胎儿逐渐长大,各器官、系统继续发育,部分器官出现一定的功能活动。另外,把第28周到出生后第7天称围生期(又称围产期)。本章主要概述胚胎的早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