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生殖器

一、内生殖器

(一)睾丸

1. 丸的位置和形态 睾丸位于阴囊内(图9-1-1),左、右各一。睾丸呈扁椭圆形,表面光滑,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缘和内、外侧面(图9-1-2)。前缘游离,后缘和上端有附睾贴附,睾丸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经后缘出入。

图9-1-2 睾丸及附睾的位置和形态

图9-1-3 睾丸及附睾模式图

2. 丸的结构 睾丸表面有一层坚厚的纤维膜,称白膜。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并突入睾丸内形成睾丸纵隔。从睾丸纵隔发出许多放射状的睾丸小隔,将睾丸实质分成250多个锥体形的睾丸小叶(图9-1-3)。每个睾丸小叶内含有1~4条盘曲的精曲小管。精曲小管的上皮能产生精子,精曲小管结合成精直小管,进入睾丸组成睾丸网,然后从睾丸网发出15条睾丸输出小管,经睾丸后缘上部进入附睾头(图9-1-3)。精曲小管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为睾丸间质(图9-1-4)。

图9-1-4 生精小管与睾丸间质

(1)生精小管:成人的生精小管由生精上皮构成,包括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图9-1-4)。

1)生精细胞:自生精小管基底部至腔面,依次有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图9-1-5)。从精原细胞分裂分化发育成为精子的过程称精子发生。

图9-1-5 生精上皮与睾丸间质

精原细胞:紧贴基膜,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2 µm,核圆形,染色质粗细不一,核型为46,XY。精原细胞不断地分裂增殖,一部分子细胞继续作为干细胞,另一部分经数次分裂后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位于精原细胞下方,呈圆形,直径约18 µm。核大而圆,核型为46,XY。初级精母细胞经过DNA复制后(4nDNA),完成第1次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位置靠近腔面,直径约12 µm。核圆形,染色较深,核型为23,X或23,Y(2 nDNA)。次级精母细胞不进行DNA复制,迅速进入第2次减数分裂,产生两个精子细胞。

精子细胞:位于近腔面,直径约8µm。核圆形,染色质细密,核型为23,X或23,Y(1 nDNA)。精子细胞不再分裂,经过复杂的变态,由圆形细胞逐渐转变为蝌蚪状的精子,这一过程称精子形成(图9-1-6、图9-1-7)。

精子:人的精子似蝌蚪状,长约60 µm,分头、尾两部分。头部正面观呈卵圆形,尾部是精子的运动装置。

图9-1-6 精液涂片

图9-1-7 精子形成模式图

2)支持细胞:又称塞托利细胞。每个生精小管的横断面上有8~11个支持细胞。细胞呈不规则长锥形,从生精小管基膜一直伸达腔面(图9-1-5)。核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浅,核仁明显。支持细胞对生精细胞有支持和营养作用。

(2)睾丸间质:生精小管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为睾丸间质,富含血管和淋巴管。间质内除有结缔组织的细胞外,还有单个或成群分布的睾丸间质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图9-1-5),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睾丸间质细胞可分泌雄激素。

(3)精直小管和睾丸网:精子经精直小管和睾丸网进入附睾。精直小管和睾丸网管壁的上皮均为单层立方上皮。

睾丸的功能除产生精子外,其间质细胞还能分泌雄激素,主要为睾酮。

拓展视野

精子如何获得受精能力

精子从睾丸精曲小管内生成后,形态上已呈蝌蚪状,但实验证明,睾丸内的精子并不具备受精能力。睾丸内的精子还需要在附睾内经历成熟过程,然后在女性生殖道内完成获能过程。射出的精子表面附着有附睾和精囊分泌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使精子在到达女性输卵管之前无受精能力。获能过程即是将这些物质去掉,使精子获得受精能力的过程。精子获能后还需要发生一种顶体反应,使精子内膜完全暴露,精子才能与卵细胞膜相互融合,最终精子与卵子合二为一,完成受精过程。

睾酮的生理作用:①维持生精作用。②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男性副性征出现,并维持其正常状态。③维持正常的性欲。④促进蛋白质合成,特别是肌肉和生殖器官的蛋白质合成,同时还能促进骨骼生长与钙磷沉积和红细胞生成等。

(二)附睾

1.附睾的位置和形态 附睾呈新月形,紧贴睾丸的后缘和上端(图9-1-2、图9-1-3)。上端为附睾头,中部为附睾体,下端为附睾尾。附睾尾向后上弯曲移行为输精管,附睾头由睾丸输出小管盘曲而成。输出小管的末端汇合成一条附睾管。附睾管迂回盘曲而成附睾体和附睾尾。附睾尾反折弯向上移行为输精管。

2.附睾的组织学结构 附睾分头、体、尾三部分,头部由输出小管组成,体部和尾部由附睾管组成,管周均有薄层结缔组织环绕。

(1)输出小管:是与睾丸网连接的8~12根弯曲小管,上皮由高柱状细胞及低柱状细胞相间排列构成,故管腔不规则。

(2)附睾管:是一条极度盘曲的长4~6 m的管道,近端与输出小管相连,远端与输精管相连。附睾管管腔规则,腔内充满精子和分泌物。

附睾的功能除暂时贮存精子外,其分泌的液体还供精子营养,并促进精子继续发育成熟。附睾为结核的好发部位。

(三)输精管和射精管

输精管是附睾管的直接延续(图9-1-1),平均长度为31~32 cm。输精管行程较长,可分为四部:①睾丸部:为输精管的起始段,行程迂曲,自附睾尾端沿睾丸后缘及附睾内侧上升,至睾丸上端进入精索移行为精索部。②精索部:介于睾丸上端与腹股沟管皮下环之间,此段输精管位置表浅,容易触及,输精管结扎术常在此部进行。③腹股沟管部:输精管位于腹股沟管内。④盆部:为最长的一段,输精管穿过腹股沟管腹环,向下沿盆侧壁行向后方,经输尿管末端的前方至膀胱底的后面,在此两侧输精管逐渐靠近并扩大成输精管壶腹。输精管壶腹下端变细,与精囊腺的排泄管汇成射精管,射精管长约2 cm,向前下穿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精索为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从腹股沟管腹环,经腹股沟管延至睾丸上端;其主要内容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神经丛、淋巴管和鞘韧带等。

(四)精囊

精囊又称精囊腺,为一对长椭圆形的囊状腺体,表面凹凸不平,位于膀胱底后方及输精管壶腹的外侧(图9-1-8)。其排泄管与输精管壶腹的末端汇合成射精管。精囊分泌的液体参与组成精液。

图9-1-8 前列腺和精囊腺

(五)前列腺

前列腺为不成对的实质性器官,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包绕尿道的起始部,呈栗子形(图9-1-8)。上端宽大称前列腺底,与膀胱颈相接,有尿道穿入;下端尖细称前列腺尖,与尿生殖膈相邻,尿道由此穿出。底与尖之间的部分称前列腺体,体的后面较平坦,正中有一纵形的浅沟称前列腺沟。近底的后缘处有一对射精管穿入前列腺,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