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城市群中考虑实际距离的级联失效模型

3.3 城市群中考虑实际距离的级联失效模型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交通网络级联失效的研究多采用容量-负荷模型。本部分根据城市群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容量-负荷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城市群交通网络级联失效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在城市群交通网络中,节点i 在τ 时刻的负荷为 li(τ ),容量为 ci,所有节点在初始时刻均保持正常状态,即ci× δ=li(τ ),且0≤δ ≤1 ,τ = 0,δ 为节点的容量系数。

Step2:以随机攻击策略、蓄意攻击策略对城市群交通网络中的节点进行攻击,使受到攻击的节点失效。

Step3: 节点受到攻击后,将负荷分配给与其相连的节点。由于城市群地域相对辽阔,地理距离显著影响着负荷的分配。而且,在实际情况中,节点的度越大,吸引的负荷就越多。因此,为了表示地理距离与节点度在负荷分配时的重要性,运用地理距离权重α 、节点度权重β 进行度量,如节点i 失效,则与其相连节点j 的负荷分配公式为:

式中 φ ── 与节点i 相连节点的集合;

xij── 节点i, j 之间的地理距离;

kj── 节点j 的节点度;

α,β ── 地理距离权重与节点度权重,且满足α + β= 1。

Step4:除受到攻击的节点失效外,与其相连的节点会承担一部分负荷。如果节点承担负荷后,其负荷超过了容量,则该节点失效并转至Step3;如果不大于其容量,则转至Step5。

Step5:除失效的节点外,对于所有节点i,均有 li(τ )≤ ci,则城市群交通网络的级联失效过程结束,在此,运用抗毁性测度指标进行评价。如果所有节点都受到攻击,则结束仿真;否则转至Ste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