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 基于PSO&MPSO 算法的城市群轨道-道路耦合交通网络...
本部分以呼包鄂榆城市群轨道-道路耦合交通网络为例,分别用标准粒子群与优化后的粒子群算法对网络节点容量进行优化,对于节点i,假定优化前其容量为 Ci,则规定优化过程中节点i 容量为ξ Ci,其中ξ ∈[0.8,1.2]。运用粒子群算法对网络节点容量进行优化,设定网络节点负载因子α = β=0.8,连边负载因子μ =0.8,粒子群规模N = 30,最大迭代次数T =300,学习因子 c1=0.5、 c2=0.5,粒子最大速度 vmax= 5,最小速度 vmin=-5 ,标准粒子群惯性权重ω =0.8,改进粒子群惯性权重最大值 ωmax=1.2、最小值 ωmin=0.8,临界平均适应度方差 =0.1,变异概率x=0.5。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记为MPSO。
进行随机攻击时,对于网络当前的所有有效节点随机攻击网络 500次,记录各次攻击的抗毁度值,选择抗毁度中值所对应的节点作为该次攻击的目标节点。如此循环,将连续攻击λ 次后的网络抗毁度作为粒子当前的适应度值。为了全面考察优化算法的特性,本章分别取λ = 10、λ =100,运用PSO、MPSO 算法对网络节点容量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网络进行随机攻击下的抗毁性仿真,以此检验算法的优化效果。
(1)λ = 10时基于PSO&MPSO 算法的城市群轨道-道路耦合交通网络节点容量优化仿真分析。
将连续随机攻击 10 次后的网络加权最大连通子图相对规模作为粒子的适应度值,MPSO 算法适应度理论最优值下限fd=0.9976,算法收敛过程如图10-2(a)所示,优化结果如图10-2(b)所示。对未优化、PSO 算法优化、MPSO 算法优化三种情况的网络进行随机攻击策略下的抗毁性仿真,采用既定的随机攻击策略,连续攻击节点至网络完全崩溃,网络抗毁度变化如图10-2(c)所示。
图10-2 λ= 10时PSO&&MPSO 算法容量优化结果及抗毁性仿真
如图10-2(a)所示,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种群最优适应度不断增大,标准粒子群算法在70 次迭代之后收敛于最优解0.997552,改进粒子群算法在80 次迭代后收敛于最优解0.997655,相比而言,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对最优解的寻找,收敛精度提高了0.000103。此外,观察图10-2(a),可以发现迭代初期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最优解的搜索效率更高,种群最优适应度值快速增加。
观察图10-2(b),我们发现由标准PSO 算法优化之后的网络,不同负载所对应的节点容量在给定区间内均匀分布,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区分。而由改进PSO 算法优化之后的网络,对于负载较小的节点,容量往往趋于极值,即到达给定区间的边界,容量系数ξ 集中于0.8 与1.2 这两个值;当负载增大到一定值,其对应的容量系数则集中于[1,1.2]这个区间内。
如图10-2(c)所示,随着攻击节点数的增多,网络抗毁度不断下降,优化后的网络抗毁性表现相较于优化前改善显著。采用同种攻击策略,未优化网络在攻击第17 个节点时出现跳跃性下降,标准PSO 优化后的网络在攻击第23 个节点时出现跳跃性下降,改进PSO 优化后的网络在攻击第24 个节点时出现跳跃性下降,这表明三种网络对随机攻击的承受能力逐渐增强,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网络进行优化,网络抗毁性的提升明显好于标准粒子群的优化效果。
同时,我们发现当攻击节点数超过100 之后,优化后的网络抗毁性表现仍然强于未优化网络,但由标准PSO 优化得到的网络抗毁性表现要优于由改进PSO 优化得到的网络,具体表现有:
① 由改进PSO 优化后的网络在攻击第144 个节点时出现第二次跳跃性下降,而标准PSO 优化后的网络第二次跳跃性下降则发生在攻击第178 个节点时;
② 标准PSO 算法优化后的网络在攻击第239 个节点后全局崩溃,改进PSO 算法优化后的网络在攻击第230 个节点后便全局崩溃。
综上,优化后的网络抗毁性表现相较于优化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相较于由标准PSO 优化得到的网络,由改进PSO 优化得到的网络在攻击前期表现出更好的抗毁性,而在后期的抗毁性表现则不如由标准PSO 算法优化得到的网络。结合图10-2(b),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改进PSO算法使得优化后网络中的大容量节点容量进一步得到增强,由此加强了网络初期对于级联失效的承受能力,而当攻击持续进行时,一旦关键节点受到破坏,网络的崩溃速度便突然加快,符合无标度网络的特征。
(2)λ =100时基于PSO&MPSO 算法的城市群轨道-道路耦合交通网络节点容量优化仿真分析。
将连续随机攻击100 次后的网络加权最大连通子图相对规模作为粒子的适应度值,MPSO 算法适应度理论最优值下限fd=0.412,算法收敛过程如图10-3(a)所示,优化结果如图10-3(b)所示。对未优化、PSO算法优化、MPSO 算法优化三种情况的网络进行随机攻击策略下的抗毁性仿真,采用既定的随机攻击策略,连续攻击节点至网络完全崩溃,网络抗毁度变化如图10-3(c)所示。
图10-3 λ=100时PSO&&MPSO 算法容量优化结果及抗毁性仿真
如图10-3(a)所示,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标准PSO 算法在9 次迭代后迅速收敛于0.4066,种群最优适应度值几乎不发生改变;改进PSO算法在189 次迭代后收敛于0.4132,种群最优适应度值不断增大。改进后的PSO 算法的搜索性能明显要优于标准PSO 算法。
观察图10-2(b),可以发现改进PSO 算法优化后的网络在负载较小时的容量系数ξ 集中在0.8 与1.2 上,当负载超过一定值后,其对应的容量系数则均匀分布在区间[0.8,1.2]上。结合4.2.1 小节的分析,我们认为这样的分布减弱了城市群交通网络的无标度特征,使得网络在攻击后期依然能够保持较强的抗毁性能。
如图10-3(c)所示,随着攻击节点数的增多,网络抗毁度逐渐下降,容易发现由改进 PSO 算法优化的网络抗毁性表现优于未优化以及由标准PSO 算法优化的网络,攻击第20 个节点时出现第一次跳跃性下降,攻击第233 个节点时网络完全崩溃。相较而言,由标准PSO 算法优化的网络抗毁性表现最差,攻击第9 个节点时便出现了跳跃性下降,攻击第208 个节点时网络完全崩溃。因此,改进PSO 算法达到了优化的效果,提升了网络面对随机攻击的健壮性,而标准PSO 算法由于种群最优解的早熟收敛,并没有达到网络抗毁性优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