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念的安全

三、价值观念的安全

价值观念的安全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安全的基础,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价值观念是言行模式背后发挥支撑作用的精神支柱,是文化中更内在、也更为深刻的本质方面。国家价值观念安全的重要方面在于广大国民对传统和现存价值观念采取什么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什么价值取向。因此,从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看,价值观念是广大国民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甚至自然现象的是非判断和基本态度。这种态度与家庭、社会、国家对国民的教育有关,而且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影响、渗透有关。[13]因此,国家要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价值观念的安全。价值观念的安全不是静态的,不是说一个国家的传统和现存的价值观念完全不变,而是强调保持一个国家基本价值观念的连续性,同时又不否认价值观念与时俱进地发展变化。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价值观各具特色,也有先进落后之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主要取决于价值观的先进与落后。如自由与专制,平等与特权,正义与邪恶,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显然前者是先进的,后者是落后的。然而,每个国家的价值观是基于历史形成的,各具特色,都应该予以坚持和维护。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的交融,一定程度上是西方推行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的入侵和渗透,对中国国民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人文精神的失落、社会道德的滑坡以及消费主义价值观的蔓延,中国传统义利观、是非观、荣辱观等遭遇空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