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状况

三、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状况

文化事业经费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2006~2009年的年增长速度为25%,2009年比2006年增长了85%。2009年全国文化事业费292.32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0.4%,比2008年增加了44.28亿元,增幅为17.9%,与2005年的133.82亿元相比,增幅达118.44%。“十一五”以来,国家对城市和农村地位文化建设的投入5年间的增幅分别达到110.24%和140.98%,均已实现“翻一番”。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5年的10.23元增加到2009年的21.9元,增幅为114.08%(见表4-2)。

表4-2 “十一五”以来文化事业费总量和增长速度

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文化事业经费在国家总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没有明显变化,全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多年来一直徘徊在0.4%左右,总量还是偏小,我国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依然不足,且增长缓慢(见表4-3)。

与潜在需求相比,文化事业费总量明显不足。如2009年全国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44册,远远低于国际图书联合会人均1.5~2.5册的标准。全国有726个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全国图书馆总数(2850个)的25%。各级剧团农村演出场次74.1万场,平均每村每年看不到半场戏。投入到文化事业中的有限资金,70%以上用于城市文化建设,被一些地方政府用于建设大型文化设施,有的甚至成为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九三学社对南方某省40多家剧院进行调查后发现,这些剧院全部采用高耗能、高耗材的建筑形式,文化设施建设投资迅速攀升。欠发达地区也开始加入到攀比风潮中,以致一些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的建筑群建成后无法维持。[5]

表4-3 全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1993~2003年群众性文化事业机构及其从业人数统计中,发现文化事业无论是机构数,还是从业人数基本处于负增长状态,这和此阶段我国经济总体快速增长以及文化产业的高速成长形成鲜明对比。与投入不足相对应的是文化行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不足。根据2009年的统计,全国共有各类文化机构305764个,从业人员1984159个。在全部从业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的105586人,占总人数的5.32%;高级职称的42485人,占总人数的2.14%。由此可见,我国文化系统从业人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偏低,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不足。

文化部蔡武部长曾指出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与经济增长的惊人速度相比,文化发展的步子还是慢了;与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投入的大幅增长相比,文化建设的投入还是少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还是很弱。因此,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文化行业总体上仍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