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意识形态安全
2025年10月17日
四、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意识不受威胁与侵害,能够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是立国之本,如果放弃了对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必将导致该国既有政治和经济制度衰落甚至毁灭。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功能,是政权合法性的文化基础。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它作为社会的一种价值体系,规定了国家、民族以及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义务和价值导向,以此作为广大民众政治共识的基础,使人们具有统一的意志,为政治稳定提供条件。意识形态直接影响国民政治认同及思想整合,是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也影响着国家对外战略制定和对外关系走向。[14]
我国文化安全集中地表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其核心问题就是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及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从未间断过。继“武装侵略”、“军事遏制”、“经济封锁”等手段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把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政治、经济、贸易相结合,通过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逐渐影响和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这一战略在苏联东欧初见成效。冷战结束后,“软实力”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文化霸权主义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形式。美国把促进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世界的传播作为其称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与自己有着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念的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美国借助全球性传媒、文化产品交流、跨国公司活动及人员的交流往来等载体,在中国大肆传播西方社会思潮与民主、自由、人权观等意识形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文化霸权的威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遭到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