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安全和文化主权的视野对文化安全的思考

二、从国家安全和文化主权的视野对文化安全的思考

从国家安全的视野思考文化安全主要指对国家利益和文化主权的维护。20世纪90年代,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上,法国针对美国提出的产品贸易自由化问题,提出了“文化例外”政策,[6]受到欧共体各国的拥护,并最终赢得了胜利。这一事件的争论,历时数年,由法国扩大到整个欧共体国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文化安全思想。从这一事件的表面现象来看是纯粹关于视听产品是否要纳入服务贸易总协定,而实质则是关系到对文化主权的捍卫。近年来,法国政府不再提文化例外,而是强调文化多样性,进一步确认各种文化是平等的。

美国学者没有忽视对文化安全的研究,强调文化安全对国家利益的作用。福山、布热津斯基、亨廷顿、斯奈比特等学者为了在世界新格局中继续保持美国的霸权地位,纷纷就美国的国家利益发表了一系列观点。布热津斯基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不安全将成为持久的现实,持续不断的寻求国家安全将成为主要目标。对于美国来说,这同样是一个文化难题。[7]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美国信念”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从例外成了普通,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作为一个普世价值已被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或者至少在理论上承认它是治理国家的唯一合理形式。另一方面,他又满怀忧虑的认为没有任何一个社会是永恒的,即使是最成功的社会,也会在某个时候遇到内部分解和衰落的威胁,或者受到更加激烈和无情的外部“野蛮”势力的威胁,美国也不例外。[8]

在20世纪末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西方文化迅速在国内蔓延和扩张,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下,中国学者对文化安全逐渐重视,主要围绕着国家利益和主权来思考文化安全的。关注文化安全的学者主要来自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文化研究和传播理论研究等领域的学者。从国家主权意义上界定文化安全具有外向性,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干扰和渗透。[9]有的学者认为国家文化安全能够维护本国意识形态,能够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以及维护文化健康发展的能力。文化安全的核心是要维持本国的文化利益,本质是要维护本国的文化主权,保持在文化上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以及文化的健康发展。[10]

有的学者认为文化安全是一国在文化精神领域不受外来文化的干扰、控制和同化,能够保持本国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保持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民族性和独特性。[11]胡惠林认为文化安全就国家主权意义而言,一个国家的文化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发展选择必须得到尊重,包括国家的文化立法权、文化管理权、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选择权、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独立自主权等,这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最核心内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是保障国家文化主权,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12]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思考文化安全,其核心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不受威胁,没有危机。“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以主流价值体系为核心的各种文化体制、机制、秩序的运行常态及其所表示的国家文化主权、文化力以及文化尊严的完整性、有机性不被国内外敌对势力和相关活动所干扰、妨碍、侵蚀与破坏。”[13]因此,从国家主权的意义解读文化安全强调对国家利益的保护,反对文化霸权,认为文化安全是一个与文化扩张与文化霸权相对应的概念。[14]从文化主权的角度思考文化安全是基于传统安全的角度,传统安全观中强调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政治独立等,这些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国外或境外的敌对势力。

有的学者从非传统安全的角度分析文化安全,认为文化安全主要指人们认为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特性不会在全球化大势下逐渐消失或退化的安全感,具体指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制度上的安全感;传统文化和独特价值体系上的安全感;民族语言和信息传播上的安全感;国民教育体系和国民素质上的安全感等。[15]这种安全感的获取不是在封闭自守和排斥其他文化的状态下获得的,而是在文化发展、文化交流和融合中获得真正的安全感,这就需要尊重国际文化关系的复杂性和联动性,也需要运用新理念,以新的视野促进跨国合作。“在一个多种文化和相互依赖的世界中,保持不宽容态度是自杀的,只赞成被动宽容是不够的。从一种对抗和共存的文化转变为一种参与和互存的文化是一项诫命”。[16]上海交通大学胡惠林教授分析了文化安全的概念体系,通过分析文化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反映出了的国际关系与内政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整体利益与个人需求关系,从系统整体的观念对国家文化安全进行界定,认为国家文化安全是关于一个国家以文化生存与发展为基础的集合,一种由这种集合形成的动力结构规定和影响一个国家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全部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集合体。[17]

无论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的视角分析文化安全,都强调来自于外部威胁的文化安全,具有外向性。从文化本身的含义来解读文化安全则反映了文化安全的内部因素和内生威胁。文化在国家稳定、民族认同所起的凝聚力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团结和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部而言,文化安全的威胁因素主要来自于经济发展导致的价值观念变化,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如果一个民族或国家对自己本身的文化缺乏认同、不保护,无从谈起文化安全,更无从谈起自身文化受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发展和繁荣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文化的强盛和繁荣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凝聚力和认同感可以抵御来自外部的文化威胁,极大提高国家整体的安全程度。一个国家文化安全危机的爆发,则往往是在内外两种因素和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