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和文化安全

一、网络和文化安全

网络的大众化趋势不可逆转,其影响深远而广泛。20世纪末以来,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进程势不可当,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网络和文化安全的关联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作为传播媒介的网络对文化安全的影响;二是网络文化本身所蕴涵的不安全因素。

网络媒体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四大功能:环境监视(新闻和宣传)、社会协调(联系和沟通)、知识传承(科学和教育)和文化娱乐(消遣和游戏)在网络环境中都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借助于网络,社会不同主体可以充分与周围世界进行沟通、联络,获取信息。网络传播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查询检索方便等优势,传统的单向传播在网络中变为了立体式发布、双向互动传播,信息传播不再完全是某些新闻出版机构的权力,普通民众也有自己的话语权。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网络媒体更具有实时、互动、跨境、跨文化传播的特点。传统媒体的管制规则已经不再适应网络媒体的发展,信息开放成为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有疆界,网络无国界,网络舆情往往“先入为主”、“先声夺人”,使政府的社会舆论导向难度加大。然而,对网络传播的信息宜疏不宜堵,要尊重网络民意,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利用主流互联网媒体公布社会重要事务的信息,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发挥网络媒体的社会监督职能。同时,也要加强网络传播法制化建设,控制不良信息传播,维护社会稳定。

从网络到网络文化的认识反映了人们对网络认识的深化和判断水平的提升。十七大报告中对此有准确的表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文化是当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是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化为内核,在开放的虚拟空间中融合多元文化艺术的创造与交流。网络文化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延续,而是突破了传统文化的时空界限,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与生活方式,因为网络化创造的虚拟空间,使人们可以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虚拟“实在”中体验人生、创造自我和沟通未来。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的影响力和效应力越来越强,在很多时候和情况下,它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和领头人。[17]网络文化具有信息传播、互动交流、民意表达、娱乐消遣、学习、知识传承以及宣传教育等功能。网络文化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影响着整个社会文化,进而影响到其他人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取向。与传统文化比照,网络文化的创作目标不明确,具有更大的随机性;听众从受动者变为主动参与;文化内容是和文化活动融为一体、是主客体密切结合的“数字化生存”空间;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可视性、可听性、可感性、趣味性、知识性、审美性等多种特征,是传统艺术的超越,是影视艺术的突破,在交往与对话中,个体自由和主体意识大为增强。网络文化是有内容、有思想、有价值观念的文化,中国要在网络文化中弘扬社会正气,推动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