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实际上,每个时代和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并以此作为人们行动的导向,去协调他们的行为,推动社会稳步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和维护自身的主导地位。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意识形态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甚至是非常尖锐的。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在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挑战面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施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改变,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不会减弱,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意识形态渗透内容和手段都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因此,我们更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和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既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和教条式的理解,又要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才能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保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内社会价值多元化也要求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思想领域的多元化根源于社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和外部各种思潮的影响。由于我国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存在也是必然的。由于市场经济所蕴涵负面因素容易引发自由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泛滥,因而在多元的价值观念面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以此来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从我国意识形态现状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交往频繁,国别界限和意识形态的界限也变得日益模糊。一些人淡漠了意识形态观念,鉴于此,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上是坚定而明确的,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世界、描述蓝图、把握发展前景的能力。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以抽象的道德标准消解具体政治标准来评判历史,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包装的马克思主义,或者把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的论述当做时髦辞藻的方向,都是不可取,也是没有历史基础的。因此,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指导思想上的一元性,通过对思想观念、制度选择、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的规范引导,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还要注意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健全与完善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机制,构建马克思主义网络指导体系,由政府牵头进行全局性筹划,从中央、省、市到县建立网络状的意识形态工作网站,依靠社会力量建立有效的舆论疏导机制。通过建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进行网络对话和整体引导。建立多样的红色文化抵御机制,尤其要培养网络接班人,对大学生及其他青年知识分子注重日常教育、心理教育、道德人格教育,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