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政策

二、入世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政策

文化产业整体推进是在2001年中国入世之后,文化产业开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中国文化产业开始融入世界市场,中国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开始与国外文化产业同台竞争,提高文化竞争力问题浮出水面。国家开始强调调整文化产业格局和文化产业政策,完善文化市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是文化产业政策变化的里程碑,报告提出了中国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政策,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十六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和对文化产业的经营明确区分开来。从最高决策层面对文化产业这个战略产业显示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是党密切关注文化建设实践,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做出的科学部署。从2003年初开始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调研,目前中央确定的改革试点行业遍及新闻媒体、出版单位、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艺院团、影视制作企业、印刷、发行、放映公司等等。试点工作对文化单位进行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分类。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为文化体制改革指名了方向,即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落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新方针、政策和措施,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下一步全面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2003年12月底出台了《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开启了国内文化企业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传媒、出版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在随后的几年中如火如荼地开展。

2004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深入,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演艺等领域的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始进行,并在演艺、电影制作等领域显示出推动产业实质性跨越式发展的作用。以新闻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为例,除党报党刊及重要出版社仍为事业单位外,社会文化类报刊和绝大多数出版社转为企业,并吸纳社会资金参股,分销流通环节的新华书店加快完成股份制改造。广播电影电视领域文化体制改革也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原则进行,实现转企、股份化、上市“三个转变”。每一项改革和措施的出台都对文化产业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有力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2004年和2005年初,国家统计局先后发表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指标体系》两个政策性文件,两个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建设与发展被纳入整个国家的产业政策系统,文化产业政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十七大”报告中专门一章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谈到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时,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12]2009年9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布,高屋建瓴地提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振兴措施,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继而国家对新闻出版、电影行业的繁荣发展提出重要的指导方针和具体的政策保障,将宏观支持细化到具体行业内部。2010年4月中央九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文化产业的有效信贷投放,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等措施。不久,中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1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提出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四项措施。[13]2012年2月《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四项措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规范和繁荣文化市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