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国力的现状评估

一、文化国力的现状评估

经济领域的成就并不代表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客观评估我国文化安全的发展现状是制定文化安全战略的基础。文化常被认为有三种形态,精神心理方面的文化形态(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和国民凝聚力等)、制度层面的文化形态(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器物层面的文化形态(教育水平、报刊书籍、科技创新等)。这三种形态代表中国的文化国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融入世界的过程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影响着文化国力。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拥有较强的国民凝聚力和旺盛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30多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民族素质显著提高。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度、深度和前进的速度前所未有,就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我们的素质准备是远远不够的,存在某种滞后甚至严重滞后的现象。中国文化传统中还有很多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还需要根据当前社会发展需要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东西文化的对话过程中,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还缺乏文化“自主性”,如何在与世界文化的接触中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个性,同时又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危机的集中体现。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中国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影响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9]

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我国制度层面的文化形态,它在动员全国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起了最为积极的作用。即便在东欧剧变之后,中国仍然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并据此较为成功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不减,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制度优越性,中国发展模式的根基就是中国依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的世俗化和商业化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各种思潮和网络技术的挑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带来了挑战。网络技术让长期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用同样方式去思考,将他们的思想纳入同样的模式中,而这种模式更多的是美国模式,因为互联网的语言、技术都来自于美国,网络信息跨越国界自由流动,突破了党和政府对媒体的控制范围,成为西方文化的倾销之所,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传统媒体时代,党和政府只需运用简单的行政手段,就能确立信息中心。而互联网上没有真正的权力中心,各种思想的碰撞异常激烈,导致网络文化的无政府。网上的信息难以追查其真实来源和核实其可靠程度,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容易为各种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所利用。宽松的网络环境在促进思想更加活跃的同时,也方便了一些杂音、噪音的制造和传播。当前,网络民族主义、网络爱国主义仍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也兴盛于网络。各种反华势力以西方自由民主思想传播对立情绪。大量政治谣言通过民族分裂组织的网站进入境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政治哲学整合的需求,以更好的在信息多样化,传播途径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发挥社会成员行为的社会规范的约束作用。

从器物层面的文化形态而言,中国政府一直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在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明显地缩小了同外部世界的差距,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与进步。一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是一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在2020年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10]

这不断增长的数据说明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与世界有些国家相比,中国文化器物形态的发展仍有差距。经济的发展并不自然带动教育水平的提升,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分析,中国在过去30年中是世界经济最快的国家,中国的人均GDP以每年8%的惊人速度增长,相比于人均GDP增速在3%的小国突尼斯,1970年突尼斯的儿童入学率仅为52%,但现在却达到了78%,显著高于中国的68%,这得益于突尼斯在1991年10年义务教育获得立法之后,教育成为主要的政策焦点,使突尼斯的入学率持续上升。[11]在科技论文数量方面中国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但质量却有待提高。美国皇家学会的研究报告指出,1993年到2008年期间,美国的科技论文发表量尽管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所占份额从26%下降到21%,英国的份额也从7.1%下降到6.5%;而中国科技论文发表量的增长最引人瞩目,所占的份额从4.4%跃升为10.2%。中国已经赶超英国,成为发表科技论文的第二大国。该学会预计,全球科技论文产出的格局在2011年后还将出现“重大”变化。中国有望在2020年以前超越美国,而这最早可能在2013年实现。此外,巴西、印度、韩国等国的论文发表数量也可能在未来十年赶超法国和日本。英国皇家学会的报告在评估发表论文质量时以一篇文章被多少研究刊物引用为依据。根据这一标准,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国,第二位的是英国,中国被引用的论文份额从零增长到4%,排在世界108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