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使命
一国的发展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文化实力,其中,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大国发展的基础,军事实力是大国发展的坚强后盾,文化实力是在经济和军事实力前提下国家组织行动的整合能力。“文化力量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增添分量。”[3]国家不仅仅是一个权力体和经济体,还是一个文化体。所有大国的发展都不只是经济物质层面的发展,更根本的是文化精神层面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增长一般看作国家发展的主要标志,而对文化影响力关注的远远不够。然而,国家的发展在最终意义上都是文化发展,只有文化上的繁荣和复兴,并对世界其他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和贡献力,才能获得世界的尊重。
从国家战略角度看,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不仅应体现为经济上的强大,更应体现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在理念上的建构。中国和平发展,不能没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国和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全面复兴。[4]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文化发展,既然中国选择了和平发展,就选择了文化的道路,这一道路选择本身是中国文化的历史“内生规定”,不是外在的。[5]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4月21日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强调: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历来爱好和平,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辱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中国人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今天,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美国学者也指出,中国要实现和平发展,就不能没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6]“文化强国”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目标,这是关系到中国能不能以强国身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
中国发展的和平道路是中华民族文化内在规定性所决定的,文化因素也有利于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解。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软实力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和改变对方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来获取对方对自己的理解和认同,相比政治和军事手段而言,文化的作用更为持久,可供选择的手段也更为灵活。走文化立国之路,是中国文化对国家发展之路的内在规定,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随着中国的发展,世界会重新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从文化角度去阐述中国的发展道路也更容易被别人所接受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