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

四、文化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

我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基本上呈现5年翻一番的趋势。各地人均文化事业费差别很大。2009年人均文化事业费最高的地区为上海市,达93.51元,最低的为河北省,仅为9.60元,两者相差近10倍。人均文化事业费较高的省份多为东部和西部地区。如2009年人均文化事业费超过30元的省份有8个。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青海、西藏、浙江、宁夏和内蒙古。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估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万亿以上,而实际上只有不到8000亿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潜力远未得到释放。2000~2009年,城乡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全国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也落后于总消费增长。2000~2009年之间,全国人均产值年均增长14.01%,城乡综合人均收入年增长12.58%,人均总消费年均增长11.84%,人均积蓄年均增长14.85%,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长11.38%。其间数值关系比较表明,全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长低于同期人均产值年均增长2.63个百分点,低于同期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20个百分点,低于同期人均总消费年均增长0.47个百分点,特别是低于同期人均积蓄年均增长3.47个百分点。[6]不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都比较高。而文化消费的需求弹性较大,特别是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人们预期收入普遍降低的情况下,许多人首先削减的是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因此,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影响文化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总体收入水平还不高,这是我国文化市场潜在需求不能转化为现实消费的重要原因。

此外,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还是很弱,文化产品价格虚高也限制了文化消费需求增长。目前,我国文化产品针对高收入群体的较多,面向大量低收入群众的则较少。与高收入者相比,低收入者对文化消费增长的潜在贡献更大。2010年,北京各类演出总平均票价是201元,同比略有降低。但是,大型场馆的票价还是居高不下,平均票价为772元,比上年平均票价上升了21%。据对北京市场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就文化演出而言,能够接受100元以下票价的人占到72%,能够接受100元至400元票价的人占24%,选择400元以上票价的人只占4%。

文化消费关乎民生和经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从经济角度来看,大力促进文化消费,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既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又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靠文化消费拉动。因此,实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首先应当提升全国城乡文化消费成为国民消费的“支柱性需求”。因此,我们要鼓励城乡居民进一步增加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为人民群众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