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内涵
世界需要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我国文化“走出去”要更多地展示我国现实情况,展示我国各族人民当代精神风貌。中国的文化输出要明确两个观点:中国的文化输出战略不是文化殖民,只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让世界认同中国的发展,尊重差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平等的心态参与世界文明构建。我国文化“走出去”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当代的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一个注重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中国。第二,中国的文化输出不仅仅是官方的事情,企业和个体的作用更大。应该说,文化输出与国力增强密切相关,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民间的作法。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工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民间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科学、常态地传播中华文化、传递中国信息。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资源共享等手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来。
目前,中国文化输出主要集中在实用文化、民俗民情等一般层次。中国输出的是丝绸、茶、工艺品、丝织品、中国武术、中国熊猫等物质形态的文化,停留在实用文化,宣扬民俗和风情,这仅仅是表层的文化交流,当外国人知道中国功夫、中国熊猫的时候,并没有改变对中国的认知,无法达到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目标。文化不是单一的,它是多种力量和成的平行四边形力矩,按照合力的方向发展,只有思想层面的交流才能深入文明的内部神经。[24]只有注重输出中华文化中深刻的思想和高雅的艺术以彰显中国文化的历史内涵和高度,而中华文化不仅包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包括当下的思想和精神。
中国当代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从文化内涵上主要应该包括三个层面:总结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及文化的精神遗产;清理当代文化大师的理论与实践,输出中国现代思想家学者的思想,从而使世界深度理解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中国百姓真实的生活和生活态度。在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中,中国的文化产品应从这三个方面丰富和充实文化产业内容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输出不应仅仅是宣传中国,还应传递中华文化,使其他国家认同中国的价值理念。2011年1月,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显示屏上开始出现众多中国面孔。来自中国各地的59个人物在《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中一一亮相。虽然每人在片中平均只出现一秒,但却生动传达着中国的形象。国家形象宣传片只是中国形象表达的沧海一粟,实际上,中华伟大文明、文化的传递还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我国文化“走出去”是一个长期发展、逐步积累的过程和战略,必须长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文化传播和交流。在路径方面在不同的地区寻求不同的战略目标。亚洲地区特别是东亚国家,与我们文化相近,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也应是我国文化软实力体现最强的地区。我国与欧美国家文化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有效展示、沟通理解、求同存异上。与非洲、拉美国家的文化交流注重认同中华文化,感知中华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