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全的基本特征
文化安全具有普遍性和个别性。文化是一种人类现象,是人类为了守护自己而创造的,具有普遍性;文化同时又是一个民族现象,每个社会各有不同的文化,每一个民族都在一片土地上繁衍生发自成一格的文化。因此,文化安全具有普遍性和个别性。文化安全的普遍性体现于世界性之中,文化安全不仅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也关乎人类的发展和繁荣。199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就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把文化安全列为人类社会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力。人类追求真、善、美。人类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诚实。至于符号,如音乐的五线谱,数学的阿拉伯字,数字化信息革命中的0和1等等,都是全人类共同具有的。因此,人类文化具有共同性。作为普遍性的文化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说有文化就有文化安全问题,存在于人类文化建构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
文化安全又具有个性和民族性,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特殊的文化安全问题。民族文化指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如中国人用方块汉字,属单音节语言,西方用字母拼写,属多音节语言。又如西方人进餐用刀叉,我们中国使筷子,中国功夫,日本相扑,都属于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用一种文化代替另一种文化,这体现了各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习惯模式的差异,存在价值取向的不同,存在生存空间的争夺,更重要的是它们各自还承担着不同的国家使命,这就注定不同文化之间会有冲突和对抗,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生存处境必然受到威胁,更多地产生文化安全隐患,对文化安全问题也更加关注。
从古至今,不同国家、民族处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都有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理解和保护的政策、法律。在全球化时代国家的文化安全感并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所特有的,因国际交往的频繁,当代的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的感受到了文化的“不安全”,如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消费文化产品的规模扩展;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迅捷和便利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员流动引发的文化交流和传播等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都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相互联动的。美法等西方发达国家把文化安全和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视为国家利益之所在,十分重视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在当前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对的文化安全问题必然更加突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歧,自然而然地成为某些霸权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颠覆的主要目标之一。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危机意识和潜在的危险使中国对文化安全问题的关注渐渐升温。1999~2002年,只有50多篇与文化安全研究相关的论文,而从2003~2008年,就有300多篇论文关注文化安全,这在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文化安全突显的事实。国家在政策上也越来越关注文化安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安全是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国家发展的前提。然而,同文化的概念一样,安全的概念也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引起诸多争议。一般来说,人们在遇到危险或感到威胁时,才会想到安全问题,所以“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不受威胁。“没有危险”是安全的基本含义,包括没有外在的危险和没有内在的危险两个方面。从外在方面来看,主体“不受威胁”是因为主体具有免除威胁的能力,即自身强大或特性使某些外在因素对其不构成威胁;从内在方面来说,“威胁”主要来自内在的“疾患”。
人们通常认为,安全不单涉及客观现状,而且还涉及一种心态,即所谓的安全感。安全既是一个体现客观现实的概念,又是一个表达主观感知的概念,它可能是客体实行进攻而导致的实质性威胁,也可能是主体综合情势之后获得的感知性威胁。阿诺德·沃尔弗斯对安全有一个很好的界定,“安全,在客观的意义上,表明对所获得的价值不存在威胁,在主观意义上,表明不存在这样的价值会受到攻击的恐惧”。[15]所以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文化是否安全看什么?这是探讨文化安全的首要问题。与安全的基本含义相联系,文化安全也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文化安全是一种客观状态,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或隐或显的存在,反映一个国家文化生存与发展免于威胁和危险的状态;文化安全也是一种主观感受,意味着文化主体对文化自身现实处境的认识和忧患意识,反映主体对文化安全状态是否存在或存在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国家文化安全是主客观因素合二为一的综合概念。
从客观上来说,判断文化安全的状态,首先要看国际文化环境、本国文化在国际文化力量格局中的地位、文化实力的对比以及相关国家的文化政策取向等。在主观上,文化是否安全,要看对相关国家是否有信任感,或者说是否有恐惧感。美国好莱坞电影在英国人看来是大众文化的“自由流动”,而在许多国家看来是“文化入侵”;韩剧、日剧的影响力在亚洲地区正日益与美国的影视剧形成相抗衡之势,却并没有引起亚洲国家“文化入侵”的恐惧。文化安全所受的威胁,可能是现实的威胁,也可能是潜在的威胁,即存在威胁的可能,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作用于人心理的一种较长远的东西。文化安全与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不同,不易于评价和量化,更加与主观判断有关。现实的威胁和潜在的威胁其实都是国家所要处理的问题,文化安全的目标不单要造就一种安全的现状,还要造就一种安全的心态。没有文化安全的现状是不安全,而没有安全的心态也是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