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特征和能力的构成
文化产业人才主要是指在文化产业生产和经营中,从事文化产品的策划、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的人员,与传统物质企业相比,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其特殊性,需要创意性和复合型人才,需要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等条件。
文化产业的鲜明特征是运用高科技手段,但这远远不只是技术和管理问题,还是一个不能脱离文化精神的内容问题。文化产业是凭借对文化资源的开发、整合和拓展,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并带动整体生活环境的改善。文化产业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也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学,它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文化、艺术、政策、经济、传播学、管理学和法学等领域。究其根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创意与文化的积累和创造,其核心价值在于文化创意生成,而其发展的关键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特性和人才的创造能力。
文化产业与一般产业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其原创性,可以源自所在地的传统文化与核心艺术;或者源自于个人的创造力与才能知识。创造性思维是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有逻辑通道,不断以新颖的方式和多维角度的思维转化来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来自于创造的欲望和激情,包括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索过程的发散性、解决问题的新颖性和思维结构的综合性等几个过程。每一种文化产品,从策划、设计、生产到销售都是创造性的劳动。文化产业的产品要有创新性,在文化产品开发中要突破原有的规范和模式,满足顾客的精神需求,在文化产品的营销过程中,更需要创意思维,提高效应,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在于“人”,并同时牵涉到感性创意人才和理性创意人才的培育,在文化领域需要专门人才具有丰富的创意和设计能力,如何将“文化”和“创意”转化为“商品”,也需要有扮演“沟通”角色的管理者来协助文化人才与产业接轨,管理者要兼具文化内涵、创意思考和产业经营能力的综合人才。感性“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主要从事内容的创作和设计制作,应具有将抽象的文化元素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文化产品的文化创新能力。如数字影音、动漫、游戏设计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智力密集型产业,除要求从业者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外,更强调动手动脑等实操性能力的提高;理性创意人才主要指经营管理和策划人才,能够科学的评估和把握产业环境,并能在策划、设计、融资、生产、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规划、统筹和运作。如文化项目策划、文化资源开发等行业,既要求从业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市场洞察力,又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其他技术、知识合理对接,融会贯通。无论是创意人才还是产业管理人才,都需要具有人文内涵和人文素质,唯有此,才能够打造出高深的文化经典作品,文化产业才能够形成塑造民众的文化影响力。北京大学的著名文化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指出:科学技术与艺术、人文的结合,应该成为我们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一个普遍的指导原则,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34]
人才标准是有层次的,不同类型产业的人才标准差异很大,同一产业也存在着层级标准。文化产业人才首先是人才,其培养遵循人才培养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产业人才也要遵循有别于其他产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人才所应具有的品质和人格智能是创意经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众多的成才要素中,正确的自我意识、追求高目标、责任感、恒心毅力、自控力这五项成才要素应是当代大学生应塑造的心理品质和人格智能,也是文化创意人才的基本素质。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应用型的人才,实际能力是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见表5-5)。[35]
表5-5 文化产业结构体系的人才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