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2025年11月01日
形态特征
缢蛏壳呈长卵形或柱形,四角呈圆弧。壳面黄色或黄绿色,壳顶低,壳质脆薄,如两片破竹片,从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凹的斜沟,形似缢痕而得名。外套膜呈乳白色半透明,左右两片外套膜合抱成外套腔。出水管和进水管发达,伸展到贝壳的外面。足强大,呈圆柱形,被具有触手的外套膜所包围,贝壳关闭时,前后端开口。蛏的两个水管很发达,它完全靠着这两个水管与滩面上的海水保持联系,从入水管吸进食物和新鲜海水,从出水管排出废物和污水。有的种类可藉水管喷水而作短距离游泳。如果我们在海滩上看到相距不远的两个小孔,用长钩触动一下能喷出少许海水来,那么底下一定有缢蛏。这两个小孔就是缢蛏两个水管伸出的地方。缢蛏的大小可以从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推算出来,其体长约为两孔距离的2.5-3倍。若滩面上进出水孔明显,并且在出水孔周围有泥土隆起,说明蛏体健壮。
缢蛏体内都有一条半透明的棒状体,是缢蛏消化系统中的一个器官,名叫“晶杆”,可食用。晶杆是软体动物中瓣鳃纲(就是双壳贝类)和腹足纲(就是海螺、蜗牛之类)消化道中的一个正常而且必须的器官,上面富含消化酶。在消化时它一边旋转一边和胃中间的一个硬质结构冲撞、研磨,释放出消化酶。在进食时,晶杆作为搅拌机来带动肠胃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当饥饿时,晶杆会自动溶解,用于充饥。一般放置较久的体内不会有晶杆,但会因自身酶分解的快慢,造成晶杆溶解时间上的长短,所以就算是同时捕捉到的新鲜蛏子,也是有的有晶杆,有的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