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长乐番薯

6 第六节 长乐番薯

番薯原不产于我国,16世纪末由长乐青桥村人陈振龙从“外番”引进,故称“番薯”。在福州乌山有一座先薯亭,纪念的是就是这位弃儒从商的秀才。他偷偷从菲律宾带回了番薯藤,并在长乐引种成功,从而改善了我国的饮食结构,灾荒之年,“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康熙年间,东山(文武砂东山村)有陈朝范母,自创“铁卷”,刨番薯为长条晒干,久存不腐,即“番薯米”。长乐三面滨海,一隅背山,人烟稠密,虽田有双熟水稻,但番薯也为主粮之一。它不与五谷争地,也不论瘠卤沙岗皆可生长,切片曰薯钱,擦(刨)之曰薯米,洗之滤之为膏为粉,蒸之为白酒(俗呼“番薯烧”)。

img

学名:番薯

别称:白薯、地瓜、红薯、甘薯、红苕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状花目

科:旋花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