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闽江河口湿地水鸟各目的主要鉴别特征

4 第四节 闽江河口湿地水鸟各目的主要鉴别特征

我国分布的鸟类通常被分为21个目,这21个目在我福建省均有分布,其中水鸟9目,包括游禽和涉禽,分别是潜鸟目、鸊鷉目、鹱形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一)潜鸟目

喙直而尖。两翅短小,尾短,被复羽所掩盖。脚在体的后部,跗骨侧扁,前3趾间具蹼。眼先被羽,冬夏羽色显著不同。

img

分布于北极圈、地中海、里海、北美南部及中国沿海。在岛上或水边的沼泽地营巢。

食物非常广泛,包括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甚至也吃乌贼。

(二)鸊鷉目

img

羽毛松软如丝,头部有时具羽冠或皱领;喙直而尖;翅短圆,尾羽均为短小绒羽;脚位于体的后部,跗骨侧扁,前趾各具瓣状蹼。与潜鸟目的主要区别是脚趾上具瓣蹼。眼先有裸出部,步履艰难,羽色冬夏有别。

性怯懦,常匿居草丛间,或成群在水上游荡,一遇惊扰,立即潜入水中。

食物以小鱼、虾、昆虫等为主。

(三)鹱形目

喙强大具钩,有很多角质片覆盖;鼻呈管状,又称管鼻目,两翅长而尖,善于飞行,几乎终日翱翔海上。尾呈凸尾或方尾状,前趾具蹼,后趾甚小或不存在。是真正大洋性的鸟类,适应在辽阔的大洋上飞翔。鹱形目种类繁多,其成员的体型差异很大,既包括最大型的海鸟,也包括最小型的海鸟。

img

鹱形目的鸟一般在远岛的地面或岩崖上营巢。以鱼、墨鱼、海蜇或其它海生动物为生。

(四)鹈形目

喙强大具钩,有很多角质片覆盖;嘴下常常有发育程度不同的喉囊。翼圆形或方形,圆尾、楔尾或叉尾。大多具全蹼,四趾均朝前;跗跖被网鳞。眼先通常裸出,成鸟鼻孔封闭。

主要分布于温热带水域,是热带海鸟的重要组成,但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鹈形目鸟类,有一些种类甚至扩展到了两极地区。

img

以鱼、软体动物等为食。

(五)鹳形目

喙大多尖长而直,少数末端钝而下弯或扩大呈匙状。翼圆形或方形,平尾,较短。跗跖细长,胫的下部裸出;趾长,基部有蹼相连,后趾发达,与前趾同在一平面上,中趾最长。眼先裸出,颈部较长。

鹳形目遍布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其中非洲和亚洲南部种类最多。大多生活在沼泽地、水田等处,常在浅水处或者开阔地涉行觅食,啄食鱼虾等小动物。在高树或岩崖上营巢,以树枝等为材料,巢很简陋。

img

(六)雁形目

喙多为扁平形,尖端具有嘴甲,喙缘具栉状突。尖翼,稍短或具翼镜,尾短圆,少数尖长。脚短,前趾间具满蹼,中趾最长,后趾小,具瓣蹼羽毛致密,舌大而多肉质。

img

雁形目鸟类都属于游禽,栖息在各种水域环境,从咸水到淡水,从内陆到远洋都有本目鸟类栖息,善于游泳。部分种类精于潜水,观察其在水中游弋的姿态,多数种类躯体轴线与水面平行,头、颈、背、尾部露出水面;精于潜水的雁鸭类,如各种潜鸭的尾部也沉入水中;另外还有一些种类上半身完全潜入水中,尾部翘出水面,即躯体轴线与水面有一定交角,如鸿雁。

食性多样,大部分种类常在繁殖季节以鱼虾,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而在迁徙和越冬时以水草等植物性食物果腹。

(七)鹤形目

喙长适中或长而直。翼短圆,尾形短,方尾或圆尾。颈和脚均较长,大多胫下段裸出,跗跖长,蹼不发达或缺,拇趾或长或短或缺失。无真正的嗉囊。鸣管由气管与支气管的一部分构成。鹤的气管发达,能在胸骨和胸肌间构成复杂的卷曲,有利于发声共鸣。

img

两性共同筑巢。在湿地以干草茎编成简陋的板状或皿状巢,或仅在土穴中敷以少许茎叶。巢多置于水草丛中或地表;一些生活于热带雨林中的种类主要在树上筑巢;极少数(如喇叭鹤)能在树洞中营巢。

栖息于水域附近的沼泽草地或草原,涉水或奔走取食小型脊椎动物、蠕虫、软体动物、昆虫以及植物的嫩芽和种子,较少飞翔。繁殖期常有复杂的求偶炫耀动作,尤以鹤类和大鸨最著。

(八)鹤形目

体型不一,大多纤长。眼先被羽;嘴细而直,间亦向上或向下弯曲;翅形尖,或长或短,三级飞羽发达,通常短圆。颈和脚均较长,胫的下部裸出;趾间蹼不发达或缺,后趾小或缺,存在时位置亦较他趾稍高。体中小型,体色多灰褐而不艳丽。

img

多数结群。栖息于水边、沿岸或内陆。多在地面营巢。性怯懦,但善于活动。

主食蠕虫、昆虫或其他水生动物,也吃植物。

(九)鸥形目

喙长适中而稍侧扁,直尖或上嘴端向下弯。翅尖长;尾短圆或长而呈叉状。脚短,鸥类胫下端裸出,前趾间具蹼,中趾最长,拇趾小而高,海雀科缺后趾。羽色冬夏有别,成幼不同,成鸟多有灰色。

多系海洋鸟类,有些见于内陆江河湖沼。喜群居,在繁殖季节,常成千上万集结于僻静的江河、湖海的岛屿或荒滩上营巢育雏。巢一般是在地面的浅穴内铺上少许杂草,有的直接把卵产在地上。

食鱼和其他水生动物。有的种类(如贼鸥)掠夺其它动物的食物、甚至卵和幼雏。企鹅是贼鸥的最大受害者。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