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留类型
通常情况下,根据鸟类是否迁徙来确定鸟类在某个区域内的居留情况,将鸟类居留类型分为留鸟、候鸟和迷鸟等。
(一)留鸟
留鸟,指终年留居于其出生地而不迁徙的鸟类。留鸟一般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域,或者仅做短距离的迁移。南方种类较多,北方留鸟均为耐寒种类,如松鸡、雷鸟、雪鸡等。北方留鸟在冬季很难觅食,每到冬季,有的留鸟就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啄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中国的留鸟有麻雀、乌鸦、白头翁、喜鹊、画眉、鱼鹰、啄木鸟、鹰等。
有些留鸟则会进行不定向和短距离的迁移,这种迁移在有的情况下是有规律的。比如乌鸦会在冬季向城市中心区域聚集,而在夏季则会分散到郊区或者山区。这种规律性的短距离不定向迁移被叫做“漂泊”。还有一些物种,如雪鸡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在高海拔和低海拔之间进行迁移,这种迁移叫做“垂直迁徙”。虽然名为迁徙,但仍然是留鸟的一种行为。有些物种的短距离迁移则是完全没有规律的,仅仅是随着食物状况的改变而游荡,这种鸟类实际上是留鸟与候鸟之间的过渡类型。
(二)候鸟
候鸟是那些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候鸟的迁徙通常为一年两次,一次在春季,多数从南向北迁徙(称为北迁或北徙),由越冬地区飞向繁殖地区;另一次在秋季,大都是从北向南迁徙(称为南迁),由繁殖地区飞向越冬地区。
候鸟可分为旅鸟、夏候鸟和冬候鸟两种。候鸟在迁徙过程中,经过中间地带做短暂停留,而又不在该地区繁殖或越冬,就该地区而言,这种鸟就称为旅鸟;在它的繁殖地(或避暑地)为夏候鸟;在它避寒地则视为冬候鸟。夏侯鸟指在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筑巢安家、生儿育女,幼鸟长大时,正值深秋,它们又陆续飞往南方较暖地区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这一地区繁殖,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夏候鸟。如家燕,夏季遍及我国各省市,冬季迁徙到我国云南南部、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台湾等地;又如杜鹃、黄鹂等也属夏候鸟。冬候鸟指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幼鸟长大后,正值深秋,又飞往原地区越冬,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冬候鸟。如鸿雁、天鹅、野鸭等,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即为冬候鸟。大多数候鸟有南北迁徙的习性,飞行距离有近有远,最远的能跨洋过海,如游隼,可从西伯利亚经中国直达澳大利亚。此外,也有极少的候鸟是东西向迁徙的。
候鸟的迁徙具有定期性、定向性和集群性三大特点。所谓定期性,是指各种鸟类每年迁徙的时间很少变动。定向性,指迁飞的途径地基本也是常年固定不变的,而且往往沿着一定的地势,如河流、海岸线或山脉等飞行。研究表明,很多鸟类在南迁和北徙时都沿着同一条途径。集群性,指雁鸭类、鹤类等大型鸟类和数量较多的鸻鹬类等在迁飞的时候,常常集群迁徙,而家燕等体型较小的鸟类,则组成稀疏的鸟群。
(三)迷鸟
指因某种原因,如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鸟类从栖居地或在迁徙途中偶然漂泊至偏离原来的分布区,就该地区而言,这种鸟称为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