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洪良浩

五、洪良浩

(一)生平

洪良浩(1724—1802),李朝文臣、学者。原名洪良汉,字汉师。文才出众,参与编撰《英祖实录》《国朝宝鉴》《同文汇考》。著作甚丰,有《耳溪集》(50卷)、《耳溪外集》(12卷)、《六书经纬》、《万物原始》、《牧民大方》、《朔方拾遗》、《高丽大事记》、《七情辨》、《北塞记略》、《海东名将传》。擅汉文汉诗,擅书法。

1752年,文科及第,历任修撰、庆兴府使、汉城府右尹、两馆大提学。曾任使赴清。

1802年,逝世,终年78岁。

(二)代表作

青丘短曲

园中竹

青青园中竹,

雪压枝半披。

莫以枝暂披,

遂谓节可移。

苟无岁寒不改操,

安得雪中青如斯。

按,“披”,随风倒伏。

诗中描述了在寒冬大雪中的青竹不改节操,比喻为人也应不畏权势,坚持真理,坚守节操。

舟中望皋兰寺

江雨霏霏满客船,

扶余王气冷如烟。

惆怅千年歌舞地,

短灯疏磬一僧眠。

按,“皋兰寺”,位于百济旧都。

“扶余”,百济君王自称源出朱蒙,王室以扶余为姓。

诗人描述舟中遥望百济旧都皋兰寺。岁月沧桑,昔日都城,一片荒凉。

流民怨(节选)

……

县吏日至门,

叫呶何太急?

奔走备酒食,

征责殊未已。

乳下数岁儿,

又充闲丁籍。

家中无所有,

厩上一黄犊。

将犊之东市,

输官有余逋。

机中断几匹,

尽作京军袍。

宁留尺寸布,

可以掩吾髀。

无衣复无食,

何以卒此岁?

……

诗中描述世代为农的农夫一家,既受沉重的官税剥削,又遭天灾,被迫离乡背井,流浪他乡的悲惨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