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金笠

四、金笠

(一)生平

金笠(1807—1863),李朝著名讽刺诗人。原名金炳渊,字性深,号兰皋。创作有大量汉诗,其诗多描述贫苦民众的困苦生活,尤以讽刺诗著称。著有《金笠诗集》《金笠诗话》。

1811年,洪景来农民军起义。其祖父时任宣川府使金益淳投降农民起义军,后被朝廷处死。因之遭排斥,不能为官。由此家庭没落,金自青年时代始,浪游各地。

1863年,逝世,时年56岁。

(二)代表作

寒食日登北楼吟

十里平沙岸上莎,

素衣青女哭如歌。

可怜今日坟前酒,

酿得阿郎手种禾。

诗中描述了年轻寡妇生活的艰辛凄苦。

淮阳过次

山中处子大如娘,

缓着纷红短布裳。

赤脚踉跄羞过客,

松篱深院弄花香。

按,“淮阳”,位于江原道。

诗中描述了山中少女生活的困苦。

贫 吟

世今随富不从贫,

谁记山村冷瘦人。

唯有乾坤无厚薄,

寒门茅屋亦生春。

诗中表达对贫苦民众的深切同情。

咏 笠

浮浮我笠等虚舟,

一着平生四十秋。

牧竖轻装随野犊,

渔翁本色伴沙鸥。

醉来脱挂看花树,

兴到携登咏月楼。

俗子衣冠皆外饰,

满天风雨独无愁。

诗中虽描述头上的斗笠,饱受风吹雨打,实是隐喻诗人遭受的社会不公。

是非歌

是是非非非是是,

是非非是非非是。

是非非是是非非,

是是非非是是非。

诗中讽刺是非颠倒的李朝封建社会。

路上见乞人尸

不知汝姓不识名,

何处青山子故乡?

蝇侵腐肉喧朝日,

乌唤孤魂吊夕阳。

一尺短筇身后物,

数升残米乞时粮。

寄语前村诸子辈,

携来一篑掩风霜。

诗中描述了见到路上讨饭乞丐的尸体,惨不忍睹,产生无限怜悯之情。

周游天下皆欢迎,

兴国兴家势不轻。

去复还来来复去,

生能死兮死能生。

苛求壮士终无力,

善用愚夫必有名。

富恐失之贫愿得,

几人白发此中成。

诗中描述了钱的用处和威力之大。

两班论

彼两班此两班,

班不知班何班。

朝鲜三姓其中班,

驾洛一帮在上班。

来千里此月客班,

好八字今时富班。

观其两班厌真班,

客班可知主人班。

按,“两班”,李朝上朝时,东西列有文武两班。后以两班泛指官僚贵族。

“三姓”,指朝鲜姓氏最多的金、李、朴三姓。

“驾洛”,朝鲜古国。公元42年,金首露所建之国家。

诗中猛烈抨击李朝社会严格的门第等级制度。

嘲两班儿

方冠长竹两班儿,

新买邹书大读之。

白昼猴狲初出袋,

黄昏蛙子乱鸣池。

威因老释能成喝,

学优樵童强作师。

若使红牌浮水去,

今年及第舍渠谁。

诗中尖锐讽刺两班为了科举,忙于备考的可笑情景。

元生员

日出猿生员,

黄昏蚊檐至。

猫过鼠尽死,

夜出蚤席射。

诗中用“猿生员”“蚊檐至”“鼠尽死”“蚤席射”,讽刺元生员、文佥知、徐进士、赵硕士四个地方两班土豪劣绅的狼狈和丑态。

尽日垂头客

唐鞋宋袜数斤绵,

踏尽清霜赴暮烟。

浅绿周衣长曳地,

真红唐扇半遮天。

诗读一卷能言律,

财尽千金尚用钱。

朱门尽日垂头客,

若到乡人意气全。

诗中辛辣讽刺衣着华丽而胸无点墨却又装腔作势的两班贵族。

无 题

二十树下三十客,

四十家中五十食。

人间岂有七十事,

不如归家三十食。

诗中描述了自己曾被迫沿街乞讨的惨景。

逢雨宿村家

曲木为椽檐着尘,

其间如斗仅容身。

平生不欲长腰屈,

此夜难谋一脚伸。

鼠穴烟通浑似漆,

篷窗茅隔亦无晨。

虽然免得衣冠湿,

临别殷勤谢主人。

诗中描述了借宿村家的情景,房屋虽破旧,但仍感激主人的盛情借宿。

无 题

四脚松盘粥一器,

天光云影共徘徊。

主人莫道无颜色,

吾爱青山道水来。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别人家吃饭的凄惨情景。诗人四处流浪,生活无着,有时不得不沿街乞讨。有时好心人热心给他饭食,此作即是描述这一惨景。

矗石楼

燕赵悲歌士,

相逢矗石楼。

寒烟凝短堞,

落叶下长洲。

素志违黄卷,

同心已白头。

明朝南海去,

江月五更秋。

诗人才华横溢,却因其祖父被处决一事受牵连,遭社会排斥,无法施展才华,因之心情沉重。此诗即是诗人发泄心中愤怨之作。